林廷模
【注释】 暮春:指暮春时节,即春季末期。次程乡:第二次经过程乡。白云亭:在程乡大觉寺的山腰。 云林:指山林。冒雨移榻:冒着大雨移开竹席。半榻,一半的床榻。 小亭:简陋的小亭子。幽静病夫宜:幽静的环境是疗养病体的人最适宜的地方。病夫,指身体有疾病的人。 韶光:美好的时光,这里指春天的时光。倏尔:忽然。随驹隙:像马驹一样迅速地过去。 民瘼:民众疾苦。从来:总是。畏茧丝:畏惧蚕茧丝,比喻民生困苦。
诗句释义与译文对照 《游于山次郑于汉韵》赏析 1. 诗句原文 九仙台阁倚高峰,扶醉登临逸趣浓。 东注春波连野绿,北瞻天阙见云红。 林间影落斜阳鸟,楼外声传别寺钟。 因待玉人成久坐,不知明月上孤松。 2. 译文对照 九仙台阁依傍在高耸的山峰之上,我醉酒之后登上了这座山,感受到了一种浓厚的逸情。 东边的春波连接着一片绿色的田野,北方可以眺望到天空中云彩的颜色如同红色一样鲜艳。
【注释】: 1. 南涧清流:指山涧的清澈泉水。 2. 北苑芽:北苑是唐代著名的茶园,这里的“芽”指的是北苑的茶芽。 3. 玉堂人赠玉川家:玉堂是古代官殿名,这里指代皇帝的内宫。玉川家可能指的是某位官员或诗人的家族,因为“玉川”在这里可能是对某个人的尊称。 4. 唤青忙剖船头竹:忙碌地在船头剖开竹笋,取出新鲜的竹笋。 5. 浮白旋凝碗面花:将新鲜的竹笋放入碗中,轻轻搅拌使其形成漂亮的花纹。 6.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林逋的《游西湖》。下面是对每一句的分析: 1. 岸柳汀兰入望幽,西湖佳景称遨游。 - 岸柳和汀兰指的是西湖周围的景色,如岸边的柳树和水中的莲花等。 - 入望幽意味着这些景色让人感到宁静而深远,仿佛进入了一个幽静的地方。 - 西湖佳景指的是西湖的美丽景观。 - 称遨游表示这是一次愉快的游览。 2. 山高僧住空中寺,水静渔撑镜里舟。 - 山高描绘了西湖周围群山的高耸景象。 -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词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格式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然后结合诗歌的内容、手法、思想主旨及语言风格等方面进行分析. 本诗首句是写自己偶随芳草来到这禅关的,第二句是自己乘兴登临万仞山的.万仞山,高耸入云,气势磅礴.第三四两句写自己留宿在山中,与僧闲居,欣赏自然美景
诗句释义 1. 帝里风光欲暮秋 - 此句描述了京都的景致,秋天的景色即将结束,暗示着岁月流逝和时间的推移。 2. 送君西去路悠悠 - 表达了送别朋友时路途的漫长和心情的悠扬,强调了别离的情感深度。 3. 黄花随处动吟兴 - “黄花”可能指的是菊花,常在秋天开放,此处指代秋季的景象。此句意味着周围环境中自然景观激发了作者的文学灵感或情感。 4. 红叶满林增别愁 - 红叶是秋天特有的景象之一
京邸秋怀 西风将冷入窗纱,旅况无端百感加。 万里梦魂惟白发,一年光景又黄花。 此身好类沙头雁,何日当归海上家。 不尽乾坤心事在,倚楼吟对夕阳斜。 注释: 1. 西风将冷入窗纱:西风带着凉意吹进了窗户的纱帘。 2. 旅况无端百感加:旅途的境况毫无预兆地引发了种种感慨和忧愁。 3. 万里梦魂惟白发:在遥远的异地,梦中只感受到自己的头发已变白。形容漂泊他乡,思念家乡的心情。 4. 一年光景又黄花
```none 姑苏阻雪用郑于汉韵奉寄 朔风吹雪满苏台,羁旅愁肠日几回。 梅寄陇头凭驿使,桃开洞口忆天台。 王郎剡曲辜兰棹,天女空中碎玉钗。 却笑长安贫杜甫,门前风雨更谁来。 注释:此诗是明代诗人林廷模的作品,以苏州(古称姑苏)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在旅途中遭遇大雪受阻的困境。诗人通过描绘雪景和抒发个人情感,展现了他身处异乡、思乡心切的情绪。 译文:北风呼啸,雪花飘洒,将整个姑苏城覆盖
【注释】 衣食从吾十载馀:从,跟随。衣、食,生活必需品。余,多。 晨昏供役念勤渠:早晚供役使。勤渠,勤快地照顾。 囊诗惯识桥头路:囊,指口袋。诗,诗书。囊诗,指携带诗书。识,认识。桥头,指桥旁。 煮茗长依竹外厨:煮茶时常常倚靠在竹林外面的厨房。煮茗,烹茶。竹外厨,在竹林外边的厨房。 解事更谁差可意,鬻(yù)丁缘尔重增吁:解事,了解人情世故。差可意,差不多可以称心如意。鬻丁,卖孩子。缘,因为。尔
注释: 文园经春秪高卧,去住两合难为情。京尘驰驱羸马怯,春水荡漾浮鸥轻。身能强健药奏捷,兴到挥洒诗入评。看山有时踏芒履,只许一鹤闲随行。 译文: 文园的春天,我高卧不起,离别与归来,让人难以割舍。在京城尘土飞扬中,我骑着疲惫的马却感到畏惧,春水荡漾时,浮游的鸥鸟也显得轻松自在。身体强健后,药物奏功,兴致来了可以挥笔如飞写下诗歌,进行评论。有时我会踏着芒鞋去看山,只有一只鹤可以与我相伴而行。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