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翥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籍所作的《衡山福严寺二十三题 为梓上人赋般若寺》。下面我将逐句解读这首诗: 1. “粲若唐宸翰,森然宋赐书。” - 注释:这两句形容的是寺内的书法作品非常精美。"唐宸翰"指的是唐朝皇帝的墨宝,"宋赐书"则是宋朝皇帝的赐书。 - 赏析:这句表达了对古代书法的赞美,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历史的尊重和对艺术的欣赏。 2. “宝藏经阁上,光动道场初。” - 注释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贾岛的作品。全诗共八句,依次为: 1. 两公俱古佛,遗迹在新亭。 2. 塔寺疑神造,山川本地灵。 3. 峰秋阳雁断,潭暮雨龙腥。 4. 老宿忘言久,闲抛案上经。 诗句释义及赏析: 1. “两公俱古佛” - 此句意指两位高僧皆如古老佛祖般存在,表明这两位僧人在佛教修行中已达到极高的境界。 2. “遗迹在新亭” - 新亭通常指的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地方
诗句释义: 螮蝀横当道,蜿蜒下汇潭。 螮蝀(zhì):一种水生植物,叶子像船篷一样。横当道,横在道路中间。蜿蜒下汇潭,弯曲的水流汇入潭中。 幽光飞睒睒,危构郁耽耽。 幽光飞,光线昏暗不明。睒睒,闪烁的意思。危构,高耸的结构。郁耽耽,繁茂、茂盛的意思。 鸟下窥寒瀑,樵回带夕岚。 鸟,指鸟儿。鸟向下观察寒冷的瀑布。樵人,采木的人。回来,归来。带夕岚,披着傍晚的山岚。 遥知说法处,来作老人参。 遥知
衡山福严寺二十三题给梓上人赋般若寺细路摸索着藤萝,登上高亭在翠微之中。 树阴遮蔽草坐,山气湿润衣襟。 落日时孤钟震动,遥天一锡飞逝。 悠然片云下,知是应真归。 译文: 在衡山福严寺的二十三题中,我给梓上人赋诗赞美般若寺。 小路曲折地攀爬,到达了高亭之上,俯瞰翠微之间。 树木的阴凉覆盖了草地,山间的雾气湿透了衣襟。 落日时分,远处寺庙的孤钟震动,天际线处一道金光如飞鸟掠过。 悠然间,一片云朵飘过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建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下面是对诗句的解析: 1. “一沼天成后”:描述的是福严寺内一个天然形成的池塘,这个池塘仿佛是上天精心布置的,给人一种自然和谐的感觉。 2. “双泉神应来”:这里的“双泉”指的是寺庙中的两个泉水,它们仿佛是神灵降临的象征,给这个地方增添了神秘和灵气。 3. “云根锡卓破,地胍虎跑开”:这句话描绘了寺庙中云根石和地脉石上的景象。云根石上的痕迹被锡杖打破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全诗如下: 衡山福严寺二十三题为梓上人赋般若寺 曹溪一祖后,衡岳世多贤。 分得灯相续,提将印密传。 法音风万籁,禅性月中天。 珍重磨砖喻,微机要自诠。 下面是对每句的逐词释义和赏析: 1. 衡山福严寺二十三题:这是一首诗,题目可能是作者在福严寺(位于中国湖南省衡阳市)所题写的。"二十三题"可能指的是这首诗总共有23个句子或章节。 2. 曹溪一祖后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贾岛的作品,名为《题梓上人》,描绘了衡山福严寺的景象和氛围。下面是逐句的翻译和注释: 1. 尘世苦热恼,山林长夏幽。 译文: 尘世中炎热难耐,山林中却清凉宜人。 注释: 尘世(人间) - 指世俗生活,充满烦扰;苦热 - 形容尘世中的炎热;恼 - 烦恼;山林 - 自然风光,远离尘嚣;长夏 - 夏季较长。 2. 岳神来护法,尊者坐经秋。 译文: 岳神降临保佑,尊者静坐等待秋天。
这首诗是唐朝诗人张九龄的作品,题为《初地灵峰下,重来为讲经。神应合掌受,石亦点头听。云鹤随飞盖,湖龙入净瓶。至今花雨处,长照一镫青》。 下面是逐句的释义: 1. 初地灵峰下,重来为讲经。 这句诗描绘了作者第一次来到这里的情景。"初地"可能指的是一个特定的地点或场所,而"灵峰"则形容这个地方的自然风光非常美丽。作者再次来到这个地方是为了讲经,说明他对此地有着深厚的情感和敬意。 2. 神应合掌受
这首诗描绘了般若寺的壮丽景象和神秘的氛围,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佛教教义的理解和思考。 诗句释义: 1. 塔寺前朝旧,山林宿业空。 - 塔寺前朝旧:指的是般若寺历经朝代更迭,依旧屹立在山门前。 - 山林宿业空:表示般若寺如同深山中的古树,经历了无数岁月的洗礼,仍然保持着它的神秘和庄严。 2. 法身无幻坏,藏骨自神通。 - 法身无幻坏:表示般若寺的佛像没有形体上的改变,依然保持着神圣不可侵犯的状态
诗句释义及赏析: 1. 一柱标南纪,神功自断鳌。 - 注释: “一柱”指的是衡山的主峰之一——祝融峰。“标南纪”意味着它高耸入云,是南岳的象征。“神功自断鳌”形容其壮丽非凡的自然景观,仿佛具有神奇力量,将大鳌(古代传说中的巨大海兽)一分为二。 - 赏析: 这句诗赞颂了衡山的雄伟与神秘,用夸张的手法描绘出了山峰的壮观。 2. 寒过岣嵝远,势敌祝融高。 - 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