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茅观头老梅树,梅边更有长藤古。
谁持此画江西来,大瀛海中吕道士。
藤枯一似蛟龙县,梅瘦饱受冰霜缠。
柯支不逐浮世换,根柢直与扶桑连。
传闻茅盈亲手植,坐使草木皆成仙。
宋朝渡江一百年,世人不到吴山巅。
岂知二物阅兴废,及见渤澥成桑田。
战争揖让等黄土,展卷血泪何涟涟。
【注释】吕尊师:指唐代画家吕道玄,字洞宾,号东华紫虚真人。三茅观:位于今江西龙虎山的道教宫观。梅藤:即梅花和藤萝,为观中植物。走笔赋之:挥笔写诗。
【赏析】此诗是作者于元朝至正年间在龙虎山上清宫任道士时,应道士吕尊师之请,为他绘制的《三茅观梅藤图》而作的一首题画诗。
首联“三茅观头老梅树,梅边更有长藤古”描绘出梅花与藤萝相互依存的景象,突出了梅与藤的共同特点:耐寒、顽强、生命力强。颔联“谁持此画江西来,大瀛海中吕道士”通过提问的形式,赞美了吕尊师的艺术才华和高尚品质,表达了对他的敬意。颈联“藤枯一似蛟龙县,梅瘦饱受冰霜缠”运用比喻手法,把梅树比作蛟龙,藤萝比作冰霜,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梅花和藤萝在逆境中的坚韧不屈。尾联“柯支不逐浮世换,根柢直与扶桑连”以自然界的藤萝为例,进一步强调了梅树和藤萝的坚强意志,表达了对它们永恒不变的赞美之情。
全诗通过描绘三茅观梅花与藤萝的美丽景色,赞美了它们在艰苦环境中仍然顽强生长的特性,同时通过对吕尊师的介绍,表达了对道士们的尊敬和敬仰之情。诗中运用了比喻、对比等修辞手法,语言优美、形象生动,富有哲理性和启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