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州有寒士,块然守空堂。清贫久有信,壮怀殊未央。
岂不愿驰骋,冒雪凌风霜。振策万里途,超忽追鹏翔。
永念同怀人,渺在天一方。怅望不可见,慷慨发清商。
独处谁晤语?百感摧中肠。人生谅难必,且莫徒悲伤。

【注释】

中州:中原。寒士:贫寒的读书人。

块然:孤独的样子。守空堂:守着空荡荡的屋子。空堂,空旷的房间。

清贫:贫穷。久有信:很久以来就有消息。

殊:特别。未央:没有完结。壮怀:宏伟的抱负。

岂:怎么。愿:愿意。驰骋:骑马快跑。冒雪凌风霜:冒着风雪疾驰。振策:鞭策马前进。

超忽:超脱,超越。追鹏翔:追逐大雁飞翔。

永念:永远想念。同怀人:志同道合的朋友。渺:遥远。天一方:天空的一隅。

怅望不可见:遥望着却无法相见。不可见:看不见。

慷慨:心情激动。发清商:唱出哀伤的歌曲。

百感摧中肠:百种感触使内心痛苦。中肠:内心。

谅:相信。必:必然,一定。且:暂且,暂且。徒:白白地,徒然。悲伤:悲伤。

【赏析】

《拟古次韵六首》是元代王冕的组诗作品之一,其中第二首为该诗篇中的代表作,此诗通过写诗人的志向和遭遇,表现了诗人对人生坎坷、壮志难酬的感慨之情。全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语言优美,耐人寻味。下面是对该诗意及赏析的分析与阐述。

“中州有寒士,块然守空堂。”开篇便描绘出一位身处中州的寒士,独自坐在空荡荡的屋子里,显得孤独而寂寞。这里的“中州”指的是当时的政治中心河南地区,“寒士”则指那些贫苦的读书人。他们生活在社会底层,生活贫困,社会地位低下,但他们依然保持着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坚守着自己的理想和信念。

“清贫久有信,壮怀殊未央。”接着,诗人进一步表达了自己对于贫寒生活的无奈和坚持。虽然自己一直过着清贫的生活,但内心却充满了坚定的信念,这种信念从未因为现实的困境而有所改变。这种信念来自于他对知识的追求和对理想的执着,也来自于他内心深处的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

“岂不愿驰骋,冒雪凌风霜。”然而,面对现实的困境,诗人并没有放弃自己的梦想和追求。他渴望能够像骏马一样奔腾向前,勇往直前,不畏艰难险阻。这种愿望源于他对未来的渴望和对成功的向往,也源于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生命的珍惜。

“振策万里途,超忽追鹏翔。”诗人想象着自己骑着马奔驰在万里长路上的场景,心中充满了豪情壮志。他希望自己能够像鹏飞一样翱翔于蓝天之上,追寻着属于自己的梦想和方向。这种追求不仅体现了诗人对自由和独立的向往,也反映了他对于人生的积极态度和对未来的信心。

“永念同怀人,渺在天一方。”在诗人的内心世界中,他始终思念着那些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虽然远隔千山万水,但却心心相印,彼此牵挂。这种思念不仅表达了诗人对于友情的珍视和重视,也反映了他对于人生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怅望不可见,慷慨发清商。”然而,尽管诗人心中有着无尽的思念和感慨,但他却无法与朋友们相见。这让他感到无比遗憾和失落,于是他选择了用歌声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这种选择体现了诗人对于音乐的独特见解和深厚感情,也反映了他对于人生的乐观和豁达。

“独处谁晤语?百感摧中肠。”在诗人的内心深处,他时常独自面对着孤独和寂寞,无人可以交谈分享自己内心的感受。这种孤独不仅让诗人感到无助和疲惫,也让他在百感交集中感受到了心灵的震撼和冲击。

“人生谅难必,且莫徒悲伤。”最后,诗人以理性的态度对待人生中的困难和挑战,劝慰自己不要过于悲伤和绝望。他认为人生中总会有困难和挫折存在,但这些都无法改变生活的本质和意义,因此不必过分担忧和悲观。这种态度既体现了诗人的成熟和理智,也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