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娲炼五色,大磈补不牢。至今西天首,天近山常高。
嵯峨苍云表,百鸟不敢巢。仙人十二楼,城阙金岧峣。
下连丹砂井,皓气冲寂寥。似闻笙竽韵,有客醉仙桃。
采芝者谁子?霞冠赤霜袍。手持长年书,邀我同游遨。
我今胡不乐,失志在蓬蒿。思仙不得去,作图谢尘嚣。
终当访王子,跨凤腾九霄。
诗句解读
1. 石民瞻山图 - 描述一幅描绘山峰的画,可能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赞美和对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
2. 女娲炼五色 - 女娲是中国神话中的创造神,常被用来代表创造力与艺术。此处提到“炼五色”,暗示画作色彩丰富,可能是以山水为主题。
3. 大磈补不牢 - “磈”在古代汉语中指石头,这里可能意味着山峰坚固如铁,不可动摇。
4. 至今西天首 - 这一句表明画中山峰高耸入云,位于西方极远之地,象征高远的理想或精神追求。
5. 天近山常高 - 强调山峰虽高但与天相近,形成一种超越现实、追求理想的意境。
6. 嵯峨苍云表 - 形容山峰巍峨,直冲云霄,给人一种雄伟、壮观的感觉。
7. 百鸟不敢巢 - 说明山峰之高,足以使鸟儿无法在其上筑巢,进一步突出山峰的险峻和不可接近性。
8. 仙人十二楼 - 这里的“仙人”可能指的是传说中的仙人居住的地方,而“十二楼”则可能象征着仙界的建筑,暗示画中不仅有自然景观,还融入了超然的精神世界。
9. 城阙金岧峣 - “城阙”指的是城市中的高大建筑,这里的“金岧峣”形容这些建筑金光闪耀,显得十分华丽。
译文
女娲炼五色,巨石如铁般坚强,屹立在西方天际。
峰顶云雾缭绕,百鸟不敢在此栖息。
山巅似仙人居住之地,十二层宫殿矗立云端。
下方是金碧辉煌的城池,光芒照耀得人心灵宁静。
似闻笙竽之韵,有客醉卧于此仙境。
采药者是谁子?霞光披肩红袍飘逸。
手持长生书卷,邀我一同遨游。
我今何不快乐?志向未遂仍栖居蓬蒿。
思仙不得而去,只好作画以表心声。
终将寻访王子陵,驾凤腾空翱翔九天。
赏析
本诗通过描绘一幅壮丽的自然景观,表达了诗人对超然境界的追求和向往。从女娲炼五色的巨石到高耸入云的山峰,再到神秘的仙人宫殿,每一处都充满了神秘和浪漫的色彩。诗人用丰富的想象力和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幅既真实又虚幻的美丽画卷,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奇幻和梦幻的世界。同时,诗中也透露出诗人对现实世界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超然境界的渴望。这种向往不仅体现在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上,更体现在对精神世界的探索和追求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