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里河边修禊时,犊车载得细君归。河边柳色迎草色,山云结雨行人稀。
注释:
- 竹枝歌二首自遵化县还京途中作:这两句话说明了诗题,即作者在从遵化县回京城的途中,创作了两首《竹枝》歌曲。
- 至治三年春:这首诗作于元朝至治三年春天。
- 五里河边修禊时:五里桥是河边的一座桥梁,修禊是指古代的一种祭祀活动,诗人在河边的这个时间点上参加了这种祭祀活动。
- 犊车载得细君归:细君是妻子的美称,这句意思是说,在祭祀活动之后,诗人用牛车载着妻子回到了家。
- 河边柳色迎草色,山云结雨行人稀:这句话描述了诗人回家路上的情景,河边的柳树和草地的颜色相似,山间云雾缭绕,雨水稀少,行人稀少的景象。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诗人回家途中所见所感的作品。诗中以简练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诗人回家时的景色和心情。
第一句“竹枝歌二首自遵化县还京途中作”,点明了这是一首描述诗人在回家途中所作《竹枝》的歌曲。第二句“至治三年春”则明确了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元朝至治三年的春天。
第三句“五里河边修禊时”,描绘了诗人在离家五里的河边参加修禊活动的情境。修禊是中国古老的一种祭祀仪式,常在河边举行,诗人通过参与这一活动,展现了他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第四句“犊车载得细君归”,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家的渴望,用牛车将妻子带回家中的画面让人倍感亲切。
最后一句“河边柳色迎草色,山云结雨行人稀”,则是诗人回家路上的所见所感。河边的柳树与草地上的植物颜色相近,给人一种和谐统一的感觉;山间的云雾缭绕,雨水稀少,行人稀少的景象则营造出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家乡和家庭的深厚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