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合冰天址,光连雪岭西。
愁来望不极,诗罢思俱迷。
澌冻江淮远,昏霾岭峤齐。
饥寒春事迫,何以慰蒸黎。
【注释】
⑴连雪:大雪。
⑵气合冰天址:天气寒冷,大地凝结成冰。
⑶光连雪岭西:积雪的光亮连着雪岭的西边。
⑷愁来望不极:忧愁来到,视线无法达到尽头。
⑸诗罢思俱迷:诗人作诗后,感到茫然无解。
⑹澌(tuī)冻:冰块融化,水流动。江淮:指今中国东部地区。昏霾:指天色昏暗如烟云笼罩。岭峤(qiáo):山岭。
⑺蒸黎:指百姓,黎民。
【赏析】
此诗写于诗人流寓江宁(今南京)时。当时,作者正处在国难当头之时,而诗人对国家的命运却无能为力,只能借酒浇愁,于是写下了这首充满爱国情怀的诗篇。全诗以“愁”字为线索,通过描绘自然景物来抒发自己的忧愁之情。首联写初雪,颔联写雪景,颈联写雪后景色,尾联写雪中情事。
这首诗开篇就点明时间,“十有一月”即十月,这是冬季的月份。接着用“至”和“不”这两个字,把时间限定在冬天,又用“连”和“不已”两个字,写出了冬雪不断的特点。这两句不仅说明诗人流寓之地的季节,而且渲染出严寒的气氛。
“气合冰天址”,是说天空凝聚着一层厚厚的白霜,仿佛天与地都凝结成了冰。“光连雪岭西”,则是指雪光连着雪岭的西边;这两句都是写雪光的明亮,照得天与地都亮晶晶的。这两句不但描写了雪景的壮丽,也烘托了气氛的凄冷,同时为下文抒情作了铺垫。
接下去四句,诗人写自己在雪夜愁苦的心情。“愁来望不极”,是说愁绪涌上心头,眼睛望到哪里哪里都看不见了。“诗罢思俱迷”,是说写诗之后,思绪更加纷乱,完全失去了清醒头脑的能力。这两句表现了诗人愁绪之深、思绪之乱。
五、六句承前启后,由眼前的景色联想到远方的故乡。“澌冻”二字写出了水流结冰的情景,“江淮”指的是长江和淮河,这里代指长江以南的广大地区;“昏霾岭峤齐”则是指雾气弥漫,山峦隐没,一片模糊。这两句写诗人眼前所见的景色,是诗人忧国忧民心情的具体体现。
最后一句是诗人的总结,也是他对国家命运发出的感慨之言:“饥寒春事迫,何以慰蒸黎。”春天来临,然而农民仍然受饥挨饿,到处是寒冬未退的景象。他怎能不感到悲痛呢?他多么希望天下太平,人民安居乐业啊!
这首诗写景真切感人,抒情含蓄深沉,是一首具有较高艺术成就的抒情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