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屋倚秋树,山楼延夕曛。
流来桥下水,半是洞中云。
【解析】
此诗写秋山景色,用笔简括。前三句“茅屋倚秋树,山楼延夕曛”,点出时间:秋天,地点:山村;人物:作者自己和诗人的朋友。前两句写景:诗人自况,以“茅”对“山”,“屋”对“楼”。“倚”字,写出了山势的陡峭,也暗示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寞。“秋树”是诗人的栖身之所,“流来桥下水,半是洞中云”,写景。诗人在山中行走,看见山下的小河,水流湍急,水声潺潺,仿佛是从山中的洞穴中涌出来的。而那清澈见底的溪水中,倒映着天空的彩云,犹如一幅美丽的山水画。
【答案】
译文:
茅屋依傍着秋色的树木,山楼延伸至傍晚的暮色里。
流经小桥的河水,半截儿被山间溶洞里的云雾遮掩着。
赏析:
首联写诗人的居处:茅屋依偎在秋色的树旁,山楼延绵到黄昏的余晖中。
颔联写诗人的游历之处:经过小桥,只见溪水奔流,其声如从岩壁间穿行而出,而半截的溪水又被洞里的云雾遮蔽着。
这是一首纪游抒怀之作,诗人在游山途中,观照所见,感慨于心,于是写下这首诗。首联描写了诗人居住的环境,第二联写诗人游玩的地方,第三联写所见之景。三联之间有内在的联系,即“山楼”“溪水”“洞中云雾”相互映衬,形成了幽深静谧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