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雎麟趾久无声,谁共周官识治平。
独抱遗经身己老,空山落月梦魂惊。
【注释】
先子:指父亲。濂溪书院:位于江西,为朱熹讲学之地,故址在今江西省铅山县西北。四十馀年:四十余年。关雎麟趾:《诗经·国风.周南》首章:“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毛传“窈窕淑女,君子”为《诗经》的《关雎》,后因以喻男女相得,亦以喻夫妇和谐。麟趾:麒麟的足迹。麟,传说中一种祥瑞之兽;趾,足。久无声:很久没有动静。周官:周公的官署,这里指周代的礼乐制度。治平:太平盛世。遗经:指儒家经典。空山:寂静深幽的山。落月:月亮西沉,天边渐暗。梦魂惊:梦魂被惊醒。
【赏析】
这是一首怀古之作,通过追忆濂溪书院讲学的盛况,抒发了作者对理学家朱熹的崇敬之情和怀念之意。全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充满了对贤哲的敬仰和对往昔岁月的追念。
首联“先子讲道濂溪书院今四十馀年”,表达了作者对父亲讲学濂溪书院的缅怀之情。作者提到“先子”,“先子”,即父亲的称呼,此处用以指代自己的父亲。濂溪书院,位于江西,是朱熹讲学之地,故址在今江西省铅山县西北。“今四十馀年”,表明自从父亲在这里讲学以来,已经过去了四十多年的时间。这一句既表现了时间的流逝,也反映出书院的影响力与历史地位。
颔联“关雎麟趾久无声,谁共周官识治平。”继续描绘濂溪书院的学术氛围。关雎、麟趾,均为古代文献中出现的典故。《诗经·国风·周南·关雎》中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描绘了一幅和谐美好的画面,而“麟趾”则出自《尚书·益稷》,描述麒麟的吉祥征兆。这些典故都象征着美好和谐的人际关系与治理状态。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和谐的状态似乎已经久违,无人能够理解并实践周代的礼乐制度,从而实现太平盛世的理想。这一部分表达了对过去贤哲时代的向往与怀念,同时也反映了现实中的失落感。
颈联“独抱遗经身己老,空山落月梦魂惊。”进一步描绘了作者个人的情感经历与思想感悟。这里的“遗经”指的是儒家经典,作者独自抱着这些经典的同时,也感受到了岁月的无情。随着年龄的增长,作者感到自己已经不再年轻,无法再像年轻时那样充满激情地追求理想。然而,即使在这样的困境中,作者也没有放弃对真理的追求和对道德的坚守。他常常在寂静的夜晚,仰望星空,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这种思考让他的心灵受到极大的触动和震撼。
尾联“独抱遗经身己老,空山落月梦魂惊”总结了整首诗的主题。作者通过回顾濂溪书院的历史,表达了对那些贤哲人物的怀念和敬仰。他们曾经在那里讲学,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成为了后人学习的榜样。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贤哲人物已经逐渐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如今,只剩下作者一个人在空荡荡的山中回忆着过去的岁月。这种孤独与失落的感觉让作者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触动,他开始反思自己的人生道路和价值观。
这首诗以濂溪书院为背景,通过对历史的回忆和现实的感慨,表达了对贤哲人物的敬仰与怀念之情,同时也展现了作者对生命意义和价值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