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风日清,芳华尽披委。
萧萧野人居,绿树净如洗。
繁阴在庭户,晴云隔窗纸。
刘君负绝艺,幽讨亦戾止。
平生一緉屐,历历几千里。
南袖岭峤烟,东拂扶桑水。
空斋坐终日,论议颇亹亹。
言立罔迷真,浩瀚况无已。
群流会一原,众辙不殊轨。
昆仑倚西极,黄河走其底。
嵩华与恒岱,郁郁土中峙。
休气蓄灵光,自惜伯玉址。
结交燕赵豪,跃马长杨里。
堂堂百年身,兹游更奇伟。
酌酒浇壮怀,奋步从此始。
【注释】
清:清新。
芳华:指春花,也泛指美好的时光。
萧萧:形容风声或树木摇曳的声音,这里借以形容山野的幽寂。
野人居:隐逸之人居住的地方。
绿树:青绿色的树木。
繁阴:繁茂的树荫。
庭户:门和窗子。
晴云:晴朗的天空中的云,这里借指阳光。
刘君:刘山人。
绝艺:高超的技艺。
幽讨:深奥的道理或学问。
屐:木屐,古人穿的一种鞋。
南袖岭:南方的山岭。
扶桑:古代神话传说中的日神名。
空斋:空旷的书房。
论议:讨论和议论。
罔迷真:没有迷失真理的意思。
浩瀚:广大无边。
群流:众水。
一原:同一的原野。
昆仑:中国西部山脉的总称,这里代指昆仑山。
黄河:指黄河的西源,发源于青海省。
嵩、华:都是山名。
恒、岱:也是山名。
土中峙:土中耸立。
休气:指祥瑞之气。
伯玉:“伯乐”的省称,这里借指善于发现人才的人。
燕赵豪:指战国时的燕国赵地(今河北省北部)的豪侠之士。
跃马长杨里:在长安城西的长杨宫一带骑马游猎的情景。
兹游:这次出游。
酌酒浇壮怀:斟满美酒来壮怀激烈。
【赏析】
《送刘山人远游》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这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对朋友远行的期望与祝福。
全诗八句,可分为三个部分。首四句写送别时的季节、环境以及山人的居处,渲染了一幅静谧而优美的画面;中间四句描写刘山人的性格、才能和志向,赞美了他的高尚品质;最后四句则祝愿他此次远游能有所作为,并表达自己对他前途的美好期望。
诗篇前四句写送别之时,正值初夏时节,清风拂面,万物生长,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然而,这种美好时光却要随着山人的离去而结束,这自然使人感到惋惜。同时,这也是一种象征,暗示了作者对友人远行的忧虑和不安。
诗人通过描绘山人的住所、周围的景色以及自己的内心感受,进一步塑造了一个高洁、孤傲的形象。这些细节不仅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也使得整首诗充满了一种浓厚的哲理意味。
最后四句则是整首诗的升华。诗人在这里不仅祝愿友人能够取得更大的成就,还表达了自己对未来的憧憬和期待。这种情感既深沉又热烈,既真挚又感人,使得全诗达到了一个高潮。
《送刘山人远游》是一首充满情感色彩的佳作,既展现了作者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也传达了他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