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风被丛兰,秀气何绸缪。
竹树露已深,萧萧苔石幽。
亦有纫佩者,襭芳在中洲。
含情欲谁寄,湘水何悠悠。
光风被丛兰,秀气何绸缪。
竹树露已深,萧萧苔石幽。
亦有纫佩者,襭芳在中洲。
含情欲谁寄,湘水何悠悠。
注释:
- 光风被丛兰:光风吹拂着丛生的小兰花。
- 秀气何绸缪:美好的气息如何缠绕。
- 竹树露已深:竹子和树木上的露水已经凝结。
- 萧萧苔石幽:苔藓覆盖的石头显得幽静。
- 亦有纫佩者:也有人佩戴着首饰。
- 襭(fú)芳在中洲:腰带上系着香气。
- 含情欲谁寄:想要将这份情感传递给谁。
- 湘水何悠悠:湘江的水怎么流啊,那么悠远。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自然风景画。首句“光风被丛兰”,以光风为引,描述了兰花生长的环境,暗示其清新脱俗的气质;第二句“秀气何绸缪”,进一步强调兰花的优美气质,以及它如何与周围的环境和谐相处。第三句“竹树露已深”则转向了对竹子和树木的描述,通过露水的意象,表达了一种静谧的氛围。
接下来的两句“亦有纫佩者,襭芳在中洲”,则转入了对人物的描述,虽然具体是谁尚不明确,但诗人通过对他们的描绘,赋予了这幅画以更多的情感色彩。这里的“纫佩”一词,可能是指佩戴首饰,而“襭芳”则指代腰带上系着的香料或香气。
最后两句“含情欲谁寄,湘水何悠悠”则是整首诗的点睛之笔,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之人的深情厚谊,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无奈,以及对命运无常的感慨。湘江的水流淌不息,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让人不禁联想到诗人自身的境遇。
这首诗以其优美的语言和深远的意境,展现了一幅充满诗意的自然风光图,同时也反映了诗人的内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