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昔周室衰,周人咏黍离。
君今饷我黍,为赋黍离诗。
厥初蓺黍时,饭牛使牛肥。
八月黍未穫,胡儿驱牛归。
胡儿不满欲,我民还买犊。
今秋犊未大,又被胡儿逐。
胡儿皆饱肉,我民食不足。
食不足,尚可鬻子输官粟。
母应之饷黍
忆昔周室衰,周人咏黍离。
君今饷我黍,为赋黍离诗。
注释:想起昔日西周的衰弱,西周的人们唱《黍离》这首诗来表达他们的悲伤之情。现在国君给我送来了黍米饭,我为此写下了《黍离》这首诗。
厥初蓺黍时,饭牛使牛肥。
八月黍未穫,胡儿驱牛归。
胡儿不满欲,我民还买犊。
注释:在种植黍米的时候(即播种的季节),人们要喂牛让它变得肥胖。等到八月初收获的时候,那些放牧的孩子们把牛赶回家中。这些放牧的孩子因为没有得到足够多的黍米而感到不满,所以他们回去之后又去买了一头小牛来代替原来的牛。
今秋犊未大,又被胡儿逐。
胡儿皆饱肉,我民食不足。
食不足,尚可鬻子输官粟。
注释:今年的小牛还没有长大,又遭到了胡人的驱逐。那些胡人因为得到了充足的食物而感到满足,而我等百姓却因为食物不足而挨饿。如果百姓们的食物不够吃的话,还可以将孩子送去当奴婢,换取官府中的粮食。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描绘百姓生活困苦的诗作。作者从百姓的生活出发,通过描写他们的生活状况和遭遇,表达了对百姓生活的同情和关心。诗中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百姓的悲惨生活和胡人的富足生活进行对比,更加突出了百姓生活的艰辛。同时,诗歌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情况,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