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逢天上天人,一尊共醉梅花底。朝元已了,读书未遍,复来人世。憩鹤台边,景龙门外,十年游戏。自归来,却过赵州桥上,阅桥下,东流水。
尽道翱翔物外,解牛刀、刃游余地。谁知别有,香山远韵、谪仙豪气。应笑蹉跎,半生书剑,今犹如此。待西风,拂口貂裘尘土,进黄公履。
水龙吟·萧公弼生朝
作者:苏轼
喜逢天上天人,一尊共醉梅花底。朝元已了,读书未遍,复来人世。 憩鹤台边,景龙门外,十年游戏。自归来,却过赵州桥上,阅桥下,东流水。 尽道翱翔物外,解牛刀、刃游余地。谁知别有,香山远韵、谪仙豪气。应笑蹉跎,半生书剑,今犹如此。待西风,拂口貂裘尘土,进黄公履。
译文:
我欢喜地遇到了天上的仙人,一同在梅花丛中畅饮。我已完成了朝元之礼,但还未完成学业。又回到了人间。我在憩鹤台旁,景龙门外游玩已经十年。自从回来后,我又路过赵州桥,看着桥下的河水向东流去。
他们尽说我已经超然物外,像庖丁解牛那样游刃有余。然而,谁知道我的心中别有一番风景,那是香山的韵味和谪仙的豪情。我应该嘲笑自己虚度光阴,一生沉迷于书剑之中,现在仍然如此。等到秋天的西风吹起,我会拂去身上的貂裘尘土,穿上黄公吕的鞋子。
赏析:
这首词是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三月,时任翰林学士的苏东坡,应制召入都为官时,在汴京所作的一首咏物词。全词通过写词人对赵州桥的观感,抒写了他对仕途坎坷的感慨以及他的人生态度。
“喜逢天上天人,一樽共醉梅花底。”首句点明词人与友人相逢的地点和时间,是在梅花盛开的时候。词人与友人欢聚一堂,饮酒赏梅,十分快乐。“朝元已了”三句,写词人归途中所见所思。“朝元”,指参加道教的斋醮祭祀仪式。“读书未遍”,言自己虽读了许多书,但尚未学完。“复来人世”两句,写词人回到汴京后,在景龙门附近游玩的情景。“景龙门”,即景龙观门,是唐代长安城北的重要城门之一。“十年游戏”,言词人在景龙观门前游玩已经十多年了。“却过赵州桥上”,言词人回到汴京后又路过赵州桥。“阅桥下,东流水”,用《庄子·秋水》中河伯与北海若的对话:“吾语汝其名为‘河’乎?……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言水浅而船大,喻指词人学问不深,见识有限。
下片写词人对朝廷的讽刺以及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尽道翱翔物外”三句,写词人对于世俗生活的厌恶和鄙视。“尽道”二字,表明词人对当时社会的看法:大家都说我已经超然物外了。“解牛刀”、“刃游余地”,言庖丁解牛时运用刀刃自如,游刃有余。这两句化用了《庄子·养生主》中的故事,意谓自己虽然身处尘世,但却能游刃有余,从容不迫。
“谁知别有,香山远韵、谪仙豪气”,言词人认为那些所谓的逍遥自在者其实并无真正超脱尘世之意。“应笑蹉跎”三句,写词人对于自己的前途感到失望。“半生书剑”三句,言自己一生追求功名利禄,现在仍未成功。最后一句“待西风”两句,言等到秋风来临之时,自己会拂去身上的尘埃,穿上黄庭坚所穿的黄袍。
这首词以咏物寄怀为主,通过对赵州桥的描绘,抒发了词人对自己身世遭遇的感叹和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