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关昼宴宵流血,北里暮耕晨建节。金珠无胫走如飞,奄忽废兴那忍说。
君不见青冈头,墓砖云是晋桓修。发掘近遭群盗手,峨峨疑冢已千秋。

注释:

反覆吟:反复吟咏。

东关:指洛阳东面关隘,这里借指洛阳城东的洛阳东关。

昼宴宵流血:白天在宴会上欢饮到夜晚却有士兵战死。

北里:指洛阳北边的里巷。

建节:建立节度,指节度使。唐时地方官的高级职务。建节是唐代节度使的代称。

金珠无胫走如飞:形容金银财宝像没有脚似的四处走动。

奄忽:突然,忽然。

废兴:废置兴衰。

青冈头:指山名,位于洛阳市东北角。

墓砖云是晋桓修:墓砖上刻着“晋桓修”的名字。晋桓修是东晋时期著名的大臣、书法家,字茂弘,封鲁郡公,故称“鲁公”。他的墓在今河南洛阳市东北方的青冈山下。

发掘近遭群盗手:挖掘坟墓,几乎被盗贼所盗取。

峨峨疑冢已千秋:高大的坟墓让人怀疑,已经过了一千年。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作于唐天宝十四年(755)冬初,当时杜甫寓居在长安城外的少陵县(今陕西西安市西南),他目睹安史之乱中唐王朝由盛转衰的剧变,感慨万千。诗的前四句写洛阳城东、北的两处著名古迹,一是洛阳东关,二是北里,它们分别代表了唐代政治上的繁荣和军事上的强盛,但这两个地方也恰恰是唐王朝由鼎盛而走向衰落的缩影。接着两句用两个典故来说明唐王朝的灭亡,一是桓温,他是东晋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曾一度掌握军权,但他骄奢淫逸,终因暴政而亡国;另一个是桓修,他是东晋时期名臣,其墓被盗,说明历史总是要重演。最后两句写桓修墓的发现,以及由此引发的种种议论和感慨。

整首诗通过对桓文父子的叙述,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兴衰的深刻理解,同时也反映了他对现实政治的失望和忧虑,以及对唐王朝前途的担忧与关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