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人寡朋徒,乃与世辽隔。
廓然方寸中,不受外物役。
重林出新构,袤广意所得。
材全不雕朴,墙圬不加白。
素琴与芳茗,宾至适所适。
檐枝戛云浮,茑萝自骈织。
朱明景长晦,悄怆过幽阒。
石寒水愈清,寸寸落秋色。
神凄不可留,题诗记崖壁。
徐山民隐居
高人寡朋徒,乃与世辽隔。
廓然方寸中,不受外物役。
重林出新构,袤广意所得。
材全不雕朴,墙圬不加白。
素琴与芳茗,宾至适所适。
檐枝戛云浮,茑萝自骈织。
朱明景长晦,悄怆过幽阒。
石寒水愈清,寸寸落秋色。
神凄不可留,题诗记崖壁。
赏析:
这首诗是徐渭的《徐山民隐居》。徐渭(1521年-1593年),字文长,号青藤居士,又号称天池生、田臣等,明代文学家,戏曲家、书法家、画家,有“南有董源,北有渭”之誉。他是中国古代杰出的文学家之一,对后世影响深远。他的诗歌作品多以山水为主题,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慨。
第一句“高人寡朋徒,乃与世辽隔”,描绘了诗人自己高洁的人格和超脱世俗的生活态度。他远离尘嚣,与世隔绝,与世无争。这种生活方式使他能够更好地欣赏大自然的美,也使他能够更加深入地思考生活的意义。
第二句“廓然方寸中,不受外物役”,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他的心灵如同一片空旷的土地,不受外界事物的干扰和束缚。这使得他能够保持内心的平和和宁静,也使他能够更好地欣赏大自然的美。
第三句“重林出新构,袤广意所得”。这句诗描绘了诗人看到大自然的美景时的感受。他感到大自然的景色壮丽而美丽,仿佛是在为人们创造一个崭新的空间,让人们能够在其中感受到生活的希望和快乐。
第四句“材全不雕朴,墙圬不加白”。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的态度。他认为大自然的美不需要人为的修饰和装饰,它本身就是最美的。因此,他赞美大自然的原始之美,不加以人为的雕琢和改变。
第五句“素琴与芳茗,宾至适所适”。这句诗描绘了诗人招待宾客的场景。他用素琴和芳香的茶来招待客人,让客人在舒适的环境里尽情享受大自然的美好。
第六句“檐枝戛云浮,茑萝自骈织”。这句诗描绘了诗人看到的自然景象。他看到檐下的树枝轻轻摇曳,如同云彩一般飘荡在空中;同时,他也看到了茑萝树相互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
第七句“朱明景长晦,悄怆过幽阒”。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他看到阳光明媚的日子逐渐过去,而夜晚则越来越寂静,这让他感到一种深深的寂寥和孤独。
第八句“石寒水愈清,寸寸落秋色”。这句诗描绘了诗人看到的秋日景色。他看到石头在寒冷的环境中依然保持着清凉,而清澈的水也逐渐变得深沉,预示着秋天的到来。
第九句“神凄不可留,题诗记崖壁”。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时间的无奈和对生活的感慨。他感到自己的精神已经受到了压抑,无法留下任何痕迹。因此,他决定将这首诗写在悬崖的壁上,以此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