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更四点鸡未号,行人道上声嘈嘈。
骏风惨慄寒赑屃,长河争渡冰坚牢。
霜花著面肤欲裂,虬髯棱棱冻欲折。
征车卷地声如雷,橐驼吼落燕山月。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建的作品,名为《客枕》。

译文:
深夜里,寒风吹来,四更时分鸡还未叫,行人在路上发出嘈杂的声音。
骏风吹得人感到寒冷刺骨,长河上的冰坚固地争渡。
霜花落在脸上皮肤都裂开了,虬髯(古代男子的胡须)棱角分明冻得像要折断了。
征车的声响如雷,骆驼在燕山之月下吼叫。

注释:

  1. 寒更四点:形容夜深,天还没亮。
  2. 行人道上声嘈嘈:行人在路上行走发出的嘈杂声音。
  3. 骏风惨慄:形容风势猛烈。
  4. 赑屃(bi xì):一种巨大的龟形石,这里指代大石头。
  5. 长河争渡:河水冻结成冰,上面的人争夺着过河。
  6. 霜花著面肤欲裂:霜花像刀割一样划过脸颊。
  7. 虬髯棱棱冻欲折:虬髯(古代男子的胡须)像冰一样硬。
  8. 橐驼(tuò tuán):骆驼。
  9. 燕山:地名,这里泛指北方的山。
  10. 卷地声:形容声势浩大,震耳欲聋。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夜晚行人过河的景象。从诗中可以看出作者对这种天气和自然环境下的旅行有着深刻的感受。”寒更四点鸡未号” 和 “行人道上声嘈嘈” 描绘了深夜中的寒冷以及行人的嘈杂;”骏风惨栗寒赑屃” 和 “长河争渡冰坚牢” 则表现了风力之大及河水结冰的状况。

“霜花著面肤欲裂” 和 “虬髯棱棱冻欲折” 形象地描绘了严寒天气下人的面部和胡须被冻得僵硬的样子。”征车卷地声如雷” 和 “橐驼吼落燕山月” 则通过夸张的手法表达了车辆行驶时的巨大声响和骆驼叫声在夜空中回荡的情景。整首诗充满了对自然景象的生动描写以及对旅途艰辛的深刻体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