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云寒压渭桥低,四野惊雷殷鼓鼙。
约定引还云骑去,一时争喷北风嘶。

【注释】

后突厥:指后唐同后突厥结盟的国家。三台:指北门,即北城门的望楼。陈云寒压渭桥低,四野惊雷殷鼓鼙(pí皮):天寒地冻,渭水结冰,战马奔驰,雷声隆隆,擂响战鼓。约定引还云骑去,一时争喷北风嘶:约定调遣回云州,一霎时北风怒号。

【译文】

后唐与后突厥结盟的国家,在渭桥上驻扎着军队,天气寒冷,渭水中结了冰,战马奔驰,战鼓雷动,约定调遣回云州。一时间,北风呼啸,吹得人毛骨悚然。

【赏析】

这首五律诗写后唐与后突厥结盟国家的军队在渭桥驻防,准备回师云州,天气严寒,战马奔驰,战鼓雷动,北风呼啸,使人毛骨悚然。全诗写得气势磅礴,富有战斗气氛。

诗的前两句写景,描写后唐与后突厥结盟国家的军队驻屯渭桥,天气寒冷,渭水中结了冰,战马奔驰,战鼓雷动,约定调遣回云州。这两句写出了战事前的紧张氛围和战争的残酷性,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战争的不满和厌恶。

诗的第三句“约定引还云骑去”,描绘了士兵们在约定的日期出发回云州的情景。这一句中,“引”字形象地描绘了士兵们出征时的雄壮气势,而“云骑”则暗示了他们是一支精锐之师。这里的“引”字也隐含了诗人对战争的不满和对和平的渴望。

诗的最后两句“一时争喷北风嘶”,则是描绘了士兵们在战场上奋勇杀敌的情景。这一联以声音为线索,将士兵们的勇猛、豪情、决心等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这也体现了诗人对于战争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这首诗通过对后唐与后突厥结盟国家的军队在渭桥驻防的场景的描绘,展现了战争的残酷性和士兵的英勇精神,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深刻思考和对和平的强烈向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