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检花枝,风雨外、雪堆琼矗。春去也、朱丝弦断,鸾胶难续。眼底光阴容可惜,旧游回首寻无迹。对青山、一饷倚枯藤,滩声急。
人已老,身犹客。家在迩,归犹隔。纵语音如旧,形容非昔。芳草绵绵随意绿,平波渺渺伤心碧。到愁来、惟觉酒杯宽,人闲窄。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赏析。解答此题,要理解词的大意,把握诗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并在此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作答。
“点检花枝”三句:是写春光已逝,花枝零落的景象。风雨之外,雪堆琼矗,春去也!朱丝弦断,鸾胶难续;眼底光阴容可惜,旧游回首寻无迹。这几句的意思是:风吹雨打,雪花堆积,花枝零落。春天已经过去,朱红色的琴弦断了,难以再续上。看眼前时光流逝,令人惋惜;往日游玩之地,如今却找不到踪迹了。“眼底光阴”一句,意为眼望春光消逝,心中无限惋惜;“旧游回首寻无迹”意思是说:往日游玩的地方现在都不见了,只能空怀遗憾。
“人已老”两句:是说人已经老了,但身在异乡,归家之路遥远阻隔。纵语音如旧,形容非昔;芳草绵绵随意绿,平波渺渺伤心碧。这两句是说:虽然我与家乡的亲人语音相同,但容貌和身体却不同,家乡的芳草依然茂盛地生长着,而我却不能回家;眼前江水波平如镜,使人产生无尽的哀愁;到忧愁袭来的时候,只有觉得酒杯更加宽裕,而自己则感到十分狭窄。这两句是说:虽然我的容颜与故乡之人一样,但身体却不及从前健康。故乡的芳草依然茂盛地生长着,我却不能回家。眼前的江水波平如镜,使人产生无尽的哀愁。当忧愁袭来的时候,只有觉得酒杯更加宽广,而自己则觉得十分窄小。
【答案】
示例:
①点检花枝,风雨外、雪堆琼矗。(点检:仔细查看、检查。)
译文:仔细看看花枝上,风雨过后,雪像珍珠一样堆积在上面。
注释:《满江红·重阳前一日观菊》中“霜风摧枯叶,正塞鸿初度”,此处“点检”即指秋日菊花盛开时,作者曾来观赏。
②春去也、朱丝弦断,鸾胶难续。(朱丝:红色的丝线。鸾胶:传说凤凰有长生不老药,其血能续断之弦。)
译文:春天逝去了,那把红色的琴弦也断了,用鸾胶是无法将它接上的。
注释:“鸾胶”出自《汉书·淮南王刘安传》:“千岁一合,万世同珍。得者昌,失者亡。”“鸾胶”为一种传说中的神奇药物。这里用其谐音鸾胶,以表达作者对美好事物的留恋之情。
③对青山、一饷倚枯藤,滩声急。(倚:靠在……身上。)
译文:面对青山,一时倚靠那枯萎的藤蔓,听着滩声急促。
注释:《满江红》一词中“一晌倚危樯”,此处“倚枯藤”应是作者临时起意,因看到“青山”便想到了“枯藤”,于是倚靠那枯萎的藤蔓,听到滩声急促。这里的“一饷”,是指暂时的意思。
④人已老、身犹客。家在迩、归犹隔。(身犹客:比喻身处异地,如同旅居他乡的人。)
译文:人已经老了,但仍然身在异乡,像是一个过客;家乡就在附近,但是归家之路却被阻隔。
注释:“身犹客”出自《送从弟敬述南归序》,“身犹客”即身在异乡,如同旅居他乡的人。
⑤纵语音如旧,形容非昔。(语音:声音。)
译文:尽管我的语音与家乡亲人相同,但我的容貌和身体却不同。
注释:这是化用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的意境:“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⑥芳草绵绵随意绿,平波渺渺伤心碧。(芳草:指春天的草地。平波:平静的水波。)
译文:家乡的芳草依旧茂盛地生长着,但我却不能回去。眼前的江水波平如镜,使我感到无尽的哀愁。
注释:《满江红》中“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平波渺渺”指水面平静无波,此处用来表达作者对故乡景色的怀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