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池莹人心,俯见荷叶背。
南塘非不佳,无此青钱盖。
沈沈古镜净,濯濯明妆对。
凉风似留人,幽赏心独会。
天公亦解事,一雨不破块。
小呼巫阳云,浣此倾国态。
高盘捧跳珠,错落无小大。
恍疑逢二妃,迎笑争解佩。
低昂巧簸弄,明月聚还碎。
冯夷不相容,转盼何所在。
人生总虚幻,伫立增叹慨。
聊将一饷间,了我看花债。
濓翁不我待,谁复同此爱。
长啸归去来,馀芳满襟带。
【注释】
观莲:即《观莲赋》,作者借莲自喻,以莲比己,抒发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慨。
清池莹人心:清澈的池塘,水面晶莹如镜,映照出人的心地。
南塘非不佳:南方的池塘并不差。
无此青钱盖:没有这样的荷叶遮阳。
沈沈古镜净:沉沉的古铜镜,洗得干干净净。
濯濯明妆对:水灵灵的容颜,对着明亮的妆容。
凉风似留人,幽赏心独会:清凉的秋风似乎在挽留着行人,让人独自欣赏这幽静美景。
天公亦解事,一雨不破块:天帝也懂得事情,一场小雨不会打破荷叶。
小呼巫阳云,浣此倾国态:轻声呼叫巫山神女云,洗涤这倾国的容貌。
高盘捧跳珠,错落无小大:高高的盘子捧着闪烁的珍珠,错落有致,大小不一。
恍疑逢二妃,迎笑争解佩:恍惚间好像见到了二妃,她笑着争相为解下佩带。
低昂巧簸弄,明月聚还散:轻盈地摇曳,巧妙地玩弄,月光聚集又散落。
冯夷不相容,转盼何所在:冯夷不能相容,转身一看,他在哪里呢?
人生总虚幻,伫立增叹慨:人生总是虚幻的,我站在那里更加感叹不已。
聊将一饷间,了我看花债:姑且在此停留一会儿,偿还我赏花的遗憾。
濓翁不我待,谁复同此爱:濂溪先生不再等待我,还有谁会像我这样喜爱它?
长啸归去来,馀芳满襟带:长叹一声后便离去了,但芬芳的余味还留在衣襟上。
【赏析】
《观莲赋》是明代文学家王稚登所作的一篇咏物诗。诗人通过描绘荷花的外形和姿态,表达出自己的感情。
第一句“清池莹人心”,诗人以清池中的莲花比喻人的品德,表达了他的高尚品质和纯洁心灵。第二句“俯见荷叶背”,诗人从远处观赏荷叶的美丽形态,赞美了荷花的自然美。
第三句“南塘非不佳”,诗人认为南方的池塘并不差。第四句“无此青钱盖”,诗人用荷叶遮阳比喻人的生活状态。第五句“沈沈古镜净”,诗人描述古铜镜洗得干干净净的情景,暗示着内心的宁静和纯净。第六句“濯濯明妆对”,诗人形容女子美丽的妆容与荷塘景色相映成趣。第七句“凉风似留人”,诗人感受到凉爽的秋风似乎在挽留着行人,让他独自欣赏这幽静美景。第八句“天公亦解事”,诗人表示天帝也懂得事物的道理。第九句“一雨不破块”,诗人认为一场雨不会破坏荷叶的美丽。第十句“小呼巫阳云”,诗人呼唤巫山上的神女云,希望她能洗净荷花。第十一句“高盘捧跳珠”,诗人用高高的盘子捧着闪烁的珍珠,形象描绘出了荷叶的美丽。第十二句“错落无小大”,诗人表示荷叶的形状错落有致,大小不一。第十三句“恍疑逢二妃”,诗人想象着见到二妃的情景。第十四句“迎笑争解佩”,诗人描述女子们争相解下佩带的情景。第十五句“低昂巧簸弄”,诗人称赞荷叶的摇曳姿态。第十六句“明月聚还散”,诗人形容月亮在荷叶之间移动的景象。第十七句“冯夷不相容”,诗人表示冯夷不能容纳荷花。第十八句“转盼何所在”,诗人询问冯夷的所在之处。第十九句“人生总虚幻”,诗人感叹人生总是虚幻的。第二十句“伫立增叹慨”,诗人表示自己站在那里感叹不已。第二十一句“聊将一饷间”,诗人表示姑且在此停留一会儿。最后两行“了我看花债”和“清池莹人心”呼应,表达了诗人对荷花的喜爱之情。整首诗通过对荷花的描绘,展示了诗人的情感世界,同时也体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王稚登生活在明末清初之际,他目睹社会动荡不安,国家危亡,个人命运多舛。然而,他始终保持着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通过诗歌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这首诗正是他这种精神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