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氏锄经自有堂,还于花下结丹房。
夕阳坛上非前事,春雨江南是故乡。
况是仙人如董奉,何须女子识韩康。
重来轩外绿阴合,煮酒银瓶得共尝。

邦人为种几多树,春雨每开千万花。
门外清阴遗世泽,酒边丹实赏年华。
烦君爱惜题诗壁,莫遣轻尘上碧纱。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别屋轩窗绚彩霞

  • 诗意解读:描述了杏林中别屋的窗户,透过这些窗户能看到绚丽的彩霞。这里的“绚彩”和“霞”共同营造出一幅生动的画面,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
  • 文化背景:在古代诗文中,色彩常常象征着美好、吉祥,而彩霞则常常被视为祥瑞之兆。这种描述不仅增添了景色的美丽,也隐含了对美好生活的祈愿。

2. 董仙曾以杏为家

  • 诗意解读:提到董仙曾经用杏树作为家园,这里的“董仙”指的是传说中的仙人董奉,他以种植杏树闻名,常被用来象征高洁的品质或隐逸的生活。
  • 文化背景:在中国古典文化中,杏树不仅是一种植物,还常常被赋予某种特定的文化意义。例如,它代表着长寿、健康或是坚韧不拔。

3. 邦人为种几多树

  • 诗意解读:这里指的是人们种植了大量的杏树,强调了杏树在乡村或园林中的重要地位,也反映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 文化背景:杏树在中国文化中不仅仅是一种果树,它还关联着农业生产和乡村生活。通过种植杏树,人们可以收获果实,同时也能美化环境,增加生活情趣。

4. 春雨每开千万花

  • 诗意解读:春雨过后,杏树下开出了成千上万的花朵,描绘了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自然场景。
  • 文化背景:春雨是春天的标志,也是生命复苏的象征。在这里,春雨不仅带来了雨水,也预示着万物更新、繁花似锦的美景即将到来。

5. 门外清阴遗世泽

  • 诗意解读:门外的树木为人们提供了阴凉,使得人们在炎热的夏日里也能享受片刻的宁静。这里的“清阴”指的是树木带来的凉爽和庇护。
  • 文化背景:在中国古代,庭院深深、树木环绕的宅院不仅是居住的空间,更是一种生活的态度和文化的体现。门前的绿荫不仅是为了遮荫,更是为了营造一个舒适宜人的生活环境。

6. 酒边丹实赏年华

  • 诗意解读:在饮酒的时候欣赏杏树上结出的果实,品味着其中的甘甜,同时也欣赏着时光的美好。这里的“丹实”指的是成熟的果实,而“年华”则是指时间。
  • 文化背景:饮酒是中国文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是一种社交活动,也是一种情感表达和文化体验。《杏轩为倪伯温赋》中的这一描写,既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也反映了他们内心的闲适与悠然。

译文注释

1. 别屋轩窗绚彩霞

  • 解释:在别屋的窗户边上,看到五彩缤纷的朝霞。
  • :绚彩表示色彩丰富、鲜艳多彩。

2. 董仙曾以杏为家

  • 解释:传说仙人董奉曾在杏树下居住。
  • :董仙,指神话中的仙人董奉。

3. 邦人为种几多树

  • 解释:人们种植了很多杏树。
  • :邦人,泛指人民;为种,即种植。

4. 春雨每开千万花

  • 解释:每逢春雨降临,杏树下便绽放出无数娇艳的花朵。
  • :每,每次;开,开放;千万花,形容花朵众多。

5. 门外清阴遗世泽

  • 解释:门外的树木为过往的人提供阴凉。
  • :清阴,清凉的阴影;遗,遗留;世泽,指世间的恩泽或福祉。

6. 酒边丹实赏年华

  • 解释:在酒桌上欣赏成熟的果实,品味着岁月的美好。
  • :酒边,即酒桌旁边;丹实,成熟果实;赏年华,欣赏时光流转。

赏析与评析

《杏轩为倪伯温赋》这首诗歌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意象,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通过对杏树及其相关元素的描绘,诗人传递了一种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方式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诗中的“清阴”、“春雨”、“丹实”等词汇,不仅增加了诗歌的形象性和美感,也反映了作者对四季变化和农事活动的观察和理解。此外,诗中的“烦君爱惜题诗壁”等句子,还体现了诗人对友情和知遇之恩的重视。整体而言,这首诗以其优美的语言和深邃的内涵,成为了元代诗歌中的佳作之一,值得读者细细品味和深入探讨。
”`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