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两度逢端午,前月方当后月非。
到手人将蒲酒劝,满头谁插艾花归。
水亭得句题纨扇,风馆焚香试葛衣。
读罢离骚增感慨,绿阴满地客来稀。

【注释】:

己未:即元符二年(1099年)。午日: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沈钦叔:沈遘,时为尚书右丞。次韵:应和他人的诗作。蒲酒:用菖蒲泡制的酒。艾花:指端午节用的香草。绿阴:绿树成荫。读罢离骚增感慨:屈原的《离骚》是古代文学经典,诗人读了后有所感触。增感慨:更加感慨。

【赏析】:

元符二年端午,作者与沈钦叔同赋《端午》,词云:“今年两度逢端午,前月方当后月非。”言今年已是第二次过端午,而前一个月正当端午节,故云“前月方当后月非”。

首联两句说,今年又到了端午节,而前一个月却正是端午节;自己又到水亭题扇得句,又风馆焚香试葛衣了。这两句中,“又”与“又”对仗工整,一气贯注。

颔联写自己端午之日的生活情态。“到手人将蒲酒劝,满头谁插艾花归”,意思是说,端午那天,人们把菖蒲酒端上来敬给我喝,我头上也插着艾叶花回家去了。“蒲酒”是端午节的风俗习惯,“艾花”是端午节的饰物。这两句的意思是说,自己既饮了菖蒲酒,又戴了艾叶花,所以有闲情逸致。

颈联说,在水亭得到佳句后,便题在纨扇上;在风馆焚香后,又试验新衣葛衣。“水亭得句”,是说自己在端午那天,于水亭中得了一句佳诗。“风馆焚香”,“风馆”是避暑的处所,“焚香”则是消暑的办法。这两句的意思是说,自己在水亭得句之后,又在风馆中焚香试新衣。

尾联说,读完屈原的《离骚》,更加感慨万千;绿荫密布,行人稀少。这两句的意思是说,读到屈原的《离骚》,自己更是感慨万端;这时正值盛夏,绿树荫浓,行人很少,因而更觉得孤独、冷落。

全诗词笔清丽,意蕴深长。作者以清新淡雅之笔,描绘出端午节的习俗活动和自己的情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