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云孝悌至,可与神明通。
其深入厚地,其高亘苍穹。
上广圣之治,下变时之雍。
流观孝子传,乃见古人风。
保定地清远,形胜当要冲。
天民有苗裔,良知自孩童。
氏续并明彊,道继勾漏洪。
温其玉出璞,烂兮金在镕。
岂惟竭其力,亦复殚其恭。
堂前荆树紫,阶下萱花红。
身无千钟禄,心有一寸彤。
板舆快秋爽,菜服明春浓。
常存怀橘念,每感断机功。
覆杯戒前日,温席当严冬。
但知子力尽,孰计时运终。
王纲一解纽,四海皆兴戎。
无城不兵甲,无地不燧烽。
南方乱豺虎,中泽飞雁鸿。
堪舆岂不大,仓卒难为容。
他山号明府,拔地多奇峰。
避难屡跻险,充饥晅致供。
俄然大风作,出自空谷中。
其行若有隧,其孽为召凶。
亟思逃匿地,庶保圣善躬。
朅来众黔首,过半摧霜锋。
生还访故里,旧业无遗踪。
葛孝子诗五十六韵
古云孝悌至,可与神明通。其深入厚地,其高亘苍穹。上广圣之治,下变时之雍。流观孝子传,乃见古人风。
保定地清远,形胜当要冲。天民有苗裔,良知自孩童。氏续并明彊,道继勾漏洪。温其玉出璞,烂兮金在镕。岂惟竭其力,亦复殚其恭。
堂前荆树紫,阶下萱花红。身无千钟禄,心有一寸彤。板舆快秋爽,菜服明春浓。常存怀橘念,每感断机功。覆杯戒前日,温席当严冬。但知子力尽,孰计时运终。
王纲一解纽,四海皆兴戎。无城不兵甲,无地不燧烽。南方乱豺虎,中泽飞雁鸿。堪舆岂不大,仓卒难为容。他山号明府,拔地多奇峰。避难屡跻险,充饥晅致供。
俄然大风作,出自空谷中。其行若有隧,其孽为召凶。亟思逃匿地,庶保圣善躬。朅来众黔首,过半摧霜锋。生还访故里,旧业无遗踪。
赏析:
这首诗是描述一位被称为“葛孝子”的人的诗作,表达了他对孝顺和道德的理解及其对国家和人民的影响。诗中通过对古代孝顺文化的赞美,反映了作者深厚的家国情怀和个人品德。
- 古云孝悌至,可与神明通
- 关键词:“古云”,表示引用历史典故;“孝悌”,指孝顺和忠诚;“神明通”,意味着超越常人的境界。这句表明古代圣贤认为孝顺是最接近神圣的行为。
- 其深入厚地,其高亘苍穹
- 关键词:“其”,加强语气;“厚地”,象征大地的深厚;“苍穹”,指广阔的天空。这句描绘了一种从地面到天空的广阔视野,象征着人物的高尚品德和影响力。
- 上广圣之治,下变时之雍
- 关键词:“上广圣之治”,表示上级领导的贤明;“下变时之雍”,表示社会风气的转变。这句表达了一种理想政治状态的实现,即在上位者的领导和社会整体风尚的转变下,国家达到了一个繁荣和谐的局面。
- 温其玉出璞,烂兮金在镕
- 关键词:“温”,使…温暖;“玉出璞”,“金在镕”,分别比喻人的天赋和才能被发掘和提炼。这句强调了人的内在价值和潜力,以及通过教育、实践等方式可以提升和完善这些品质。
- 但知子力尽,孰计时运终
- 关键词:“但”,仅仅;“孰”,谁;“计”,考虑;“运终”,命运或时代的结束。这句表达了一种悲观的观点,即无论付出多少努力,也难以改变命运的结局。
- 王纲一解纽,四海皆兴戎
- 关键词:“王纲”,指国家的纲纪;“解纽”,断裂;“四海”,指全国。这句描述了国家秩序崩溃后,各地纷纷卷入战乱的情况。
- 无城不兵甲,无地不燧烽
- 关键词:“无城不兵甲”,表示没有一座城市不是军事防御的;“燧烽”,古代边防报警用的烽火台。这句反映了战争的普遍性和残酷性。
- 他山号明府,拔地多奇峰
- 关键词:“他山”,指其他地方;“明府”,古代对有名望人士的美称;“拔地”,“拔”,向上生长;“多奇峰”,形容地势奇特,山峰众多。这句赞美了一些地方因自然条件优越而成为名胜之地。
- 避难屡跻险,充饥晅致供
- 关键词:“避难屡跻险”,表示多次躲避战乱;“充饥晅致供”,用当地的资源供给军队。这句描绘了战乱中人们的生活状态和应对措施。
- 其行若有隧,其孽为召凶
- 关键词:“其行”,“其孽”,表示行为的延续或结果;“隧”,“召凶”,暗示某种行为可能导致灾难或不幸。这句表达了作者对于某些行为的担忧和警示。
- 遽思逃匿地,庶保圣善躬
- 关键词:“遽思”,“逃匿地”,“庶”,希望;“圣善躬”,指圣人的美好形象。这句表达了作者为了保护自己和他人免受伤害而选择逃避的想法。
- 朅来众黔首,过半摧霜锋
- 关键词:“朅来”,“众黔首”,“摧霜锋”,“朅”,突然;“黔首”,“摧霜锋”,都表示战斗的激烈程度。这句描绘了战争中双方力量的对决和牺牲。
- 生还访故里,旧业无遗踪
- 关键词:“生还”,“旧业”,“遗踪”,表示返回家乡并保留着过去的家园;“无遗踪”,没有留下痕迹。这句表达了战后重建家园的愿望和对过去生活的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