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不见草木荣复雕,青青摧折风霜朝。人生寓一世,何异石火飞流猋。
贵贱寿夭百年殊,死者前后孰可逃。当年称意即可乐,烹羊炰羔召同僚。
莫令闲虑损汝神,未老面黧毛发焦。冈头松柏多高坟,声誉俱逐尘壤消。
令人及此意沈菀,上堂鼓瑟歌诗谣。

《行路难》七首

君不见,草木荣复雕,青青摧折风霜朝。

人生寄一世,何异石火飞流飚。

贵贱寿夭百年殊,死者前后孰可逃。

当年称意即可乐,烹羊炰羔召同僚。

莫令闲虑损汝神,未老面黧毛发焦。

冈头松柏多高坟,声誉俱逐尘壤消。

令人及此意沈菀,上堂鼓瑟歌诗谣。

注释:

  • 君不见:我不曾看见(指前文所提到的“草木荣复雕”)。
  • 草木荣复雕:草木随着季节和环境的变化而生长或凋零。
  • 青青:年轻、生机勃勃的样子。
  • 摧折:被风吹折断。
  • 风霜朝:风霜,即寒冷的天气;朝,早晨。
  • 寓一世:在这个世界上生活了一辈子。
  • 石火:形容时间过得极快,就像石头上的火花一样转瞬即逝。
  • 飚:旋风。
  • 贵贱:地位尊贵与低下的人。
  • 寿夭:寿命长短。
  • 死者:死去的人。
  • 孰可逃:谁能逃脱呢?意思是死亡是无法逃避的命运。
  • 当年:从前的日子。
  • 称意:满足自己的愿望。
  • 烹羊炰羔:把羊肉切成小块,烤熟后吃。
  • 召同僚:邀请朋友或同事。
  • 闲虑:无谓的忧虑。
  • 面黧毛发焦:脸色发暗,头发也变得稀少干枯了。
  • 冈头:山岗上。
  • 松柏:常青不老的松树和柏树,这里比喻长寿的人。
  • 高坟:高大的坟墓。
  • 声誉:名誉和声望。
  • 尘壤:尘土堆积的地方,比喻死后无人问津的地方。
  • 上堂鼓瑟:走上台阶弹奏琴瑟。
  • 歌诗谣:歌唱诗歌和歌谣。

赏析:
这首诗是李白借古喻今抒发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懑之情。《行路难》是一首五言古诗,共有78句,289字。全诗运用比兴手法,托物言志,以草木荣枯为喻,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世事沧桑的认识和感叹。

首联“君不见,草木荣复雕,青青摧折风霜朝”,开篇点题,引出全文主旨,以草木荣枯变化比喻人生的短暂和无常。草木因季节变化而生长凋零,人也是如此,生命在时间的流逝中逐渐消逝。这里的“摧折”一词形象地描绘了人在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难与挫折。

颔联“人生寓一世,何异石火飞流飚”,进一步强调了人生的短暂和无常。人的生命如同飞石般瞬间逝去,如同流云中的疾风一般无法抓住。这是对生命无常的一种哲学思考,也是对人生苦短的一种感慨。

颈联“贵贱寿夭百年殊,死者前后孰可逃”,诗人通过对比不同社会地位的人的生命长度,表达了对生命不平等现象的不满和社会现实的批判。无论是富贵还是贫贱,无论是长寿还是短命,都无法逃脱死亡的命运。这是一种对生与死的深刻思考,也是对社会不平等现象的一种揭露和批判。

尾联“令人及此意沈菀,上堂鼓瑟歌诗谣”,诗人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例,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和对诗歌艺术的热爱。在这里,李白用“沉菀”一词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沉痛和无奈,同时也表达了他对诗歌艺术的热爱和执着。他希望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和对生活的热爱。

整首诗通过对草木荣枯变化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世事沧桑的认识和感叹。诗人以草木荣枯为喻,揭示了人生的短暂和无常,同时也表达了对生命不平等现象的不满和社会现实的批判。此外,诗中还体现了诗人对诗歌艺术的热爱和执着,以及他希望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情感的决心。整首诗既具有深刻的哲理意味,又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是李白诗歌中的佳作之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