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不见洛阳记室双鬓皤,不忍荆棘埋铜驼。西风忽念鲈鱼鲙,归来江上眠秋波。
又不见甫里先生心更苦,河朔生灵半黄土。夕阳蓑笠二顷田,口诵羲黄思太古。
二君隐沦岂得已,一生不及鸱夷子。吴宫鹿走越山高,脱缨径濯沧浪水。
丈夫此身系乾坤,岂甘便老菰蒲根。古今得失一卮酒,我欲起酹汀鸥魂。

【注释】

君不见:你看,看吧。洛阳:指唐朝都城长安,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记室:秘书,文官。双鬓皤:两鬓如雪。皤:白。

铜驼:洛阳的铜驼寺,是佛教圣地,故称铜驼寺。西风:秋天的风气,这里指诗人自己。鲈鱼鲙(kuài):即“鳜”肉脍,一种美味食品。

甫里先生:杜甫自称,甫里是他的故乡。心更苦:内心更加困苦。河朔:黄河以北地区,指安史之乱后河北、山东一带。生灵:百姓。

羲黄:传说黄帝和尧时有圣人治理天下。太古:远古时代。

二君:杜甫自比。隐沦:指隐居或不得志,沉沦。岂得已:难道是命中注定?

平生:一生的抱负。鸱夷子:范蠡,字鸱夷子,春秋末期楚国人,辅助越王勾践灭吴国,功成之后退隐江湖,泛舟五湖。

吴宫鹿走越山高:指范蠡弃官隐逸之事。吴宫:吴国的宫殿,泛指帝王之家。

脱缨:脱下帽缨,表示归隐之意。濯沧浪水:指在沧浪泽洗去尘世的烦恼。沧浪水:古地名,在今江苏省北部。

乾坤:天地。菰蒲根:即“菰菜”的根部,泛指隐者的居处或隐者生活之地。

古今:指唐以前的人和唐以后的人。得失:成败,兴衰。一卮(shí)酒:一杯美酒。

汀鸥:指江边的海鸥,这里借指隐士。

【赏析】

此诗写于大历三年秋,诗人因遭谗言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诗人在这首诗中抒发了对两位隐士的敬慕之情,并表达了自己的隐逸之志。

诗的前四句写诗人在洛阳时的所见所闻。洛阳是唐代的政治、经济中心,也是诗人曾经游历时的所在。诗人看到洛阳城中的权贵们过着豪华奢侈的生活,而贫民百姓却生活在荆棘之中,心中不禁感慨万分。他想到范蠡辞官隐居的故事,又想到杜甫曾想投靠严武,但未能如愿,于是不禁想起了范蠡和杜甫这两位隐士。

诗的中间四句写诗人在吴地时的所见所闻。吴地是指现在的江苏省苏州市一带地区。诗人看到当地的百姓生活十分艰难,而那些权贵们却过着悠闲自在的生活,心中不禁感慨万分。他想到了范蠡辞官隐居的故事,又想到了杜甫曾想投靠严武,但未能如愿,于是不禁想起了范蠡和杜甫这两位隐士。

诗的最后一四句写诗人在江边时的所见所闻。杜甫来到江边,只见夕阳西下,一位渔夫正在垂钓。这位渔夫身穿蓑衣,头戴斗笠,独自在大江之上垂钓,仿佛与世隔绝了一般。此时,杜甫想起了那位隐士范蠡,他也曾与渔夫一样,脱下冠缨,泛舟太湖之上,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然而,范蠡最终却选择了隐居。杜甫也渴望能够像范蠡那样,选择一条隐逸之路。

此诗通过描写诗人在洛阳、吴地和江边的所见所闻,表达了他对两位隐士的敬慕之情,并表达了自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整首诗风格豪迈奔放,语言生动形象,富有诗意和哲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