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寺何年建,□低屋乱巢。
老松擎雨盖,修竹拂云梢。
石压泉声伏,山回陇势包。
追随记今日,照影俯池坳。

【注释】:

  1. 古寺何年建,□(xian)低屋乱巢。
  2. 老松擎雨盖,修竹拂云梢。
  3. 石压泉声伏,山回陇势包。
  4. 追随记今日,照影俯池坳。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自然风景的诗,通过写古寺、老松、修竹、石壁、泉水等景物,描绘出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

首句“古寺何年建”,直接点明主题,引出下文。诗人通过对古寺的描绘,展现了历史的沉淀和岁月的痕迹。

第二句“□(xian)低屋乱巢”,描述了古寺中的景象。这里,诗人巧妙地使用了“□”字,既形象地描绘了低矮的房屋,又增加了诗句的趣味性和生动性。同时,“乱巢”一词,也暗示了古寺中可能有很多鸟类栖息,增添了一份生动感。

第三句“老松擎雨盖,修竹拂云梢”,进一步描绘了古寺周围的自然环境。这里的“老松”和“修竹”都是古诗中常见的意象,它们代表了大自然的生机勃勃和宁静祥和。而“擎雨盖”和“拂云梢”则形象地表达了这些植物的生长态势,让人仿佛看到了一场春雨过后,万物复苏的景象。

接下来两句“石压泉声伏,山回陇势包”,则是对古寺周围环境的进一步描绘。这里的“石压泉声伏”形象地描绘了山石与泉水相互交织的景象;而“山回陇势包”则描绘了山峰环抱,宛如一道天然屏障。这样的描绘,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立体、丰富。

最后两句“追随记今日,照影俯池坳”,则是诗人对此次游览经历的感慨。这里的“追随记今日”意味着诗人在这次游览过程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美好的回忆;而“照影俯池坳”则暗示了诗人站在池边,欣赏着倒映在水中的美景,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和生命的活力。这种感受,使得整首诗歌充满了诗意和浪漫情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