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时昼夜有成姿,用舍行藏亦易知。
祭器无周应独抱,儒冠有越莫空资。
乱由径窦人皆笑,不出门庭鬼亦疑。
千古常经川上水,莫将闲气动诗脾。
行藏
四时昼夜有成姿,用舍行藏亦易知。
祭器无周应独抱,儒冠有越莫空资。
乱由径窦人皆笑,不出门庭鬼亦疑。
千古常经川上水,莫将闲气动诗脾。
注释:
①《论语·里仁》:“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②“祭器”二句: 指孔子的弟子曾参(字子舆,又字子有、字子有子)。他为人诚实守信,从不违背诺言,故孔子称赞说:“吾以言取友,吾无友不爱之,爱之者不求同,求同者不相爱。”(见《论语·子张》)“越”指孔子的学生颜回。他曾说过:“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可为成人矣。”(见《论语·宪问》)这里说他虽在越地隐居,但仍然保持着对儒家学说的信仰和追求,没有白白地虚度光阴。
③“乱由”二句: 语出《庄子·徐无鬼》。意思是说,那些被世人所嘲笑的人,是因为他们的行为不合于社会规范;那些被鬼魂嘲笑的人,是因为他们的行为背离了自然之道。
④“川上”二句: “川上”指汉江。“水”指汉江上的流水。古人以为水能载舟也能覆舟,因而认为治理好国家就像管理好江河一样重要。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宋哲宗元符三年(1100)春所作的一首题壁诗。诗人借题发挥,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及对当政者的讽刺。全诗分上下两阕。上阕首句点明题旨,次句写自己对世事洞明,对人对事都能得体。三四句写曾子、颜回两位贤人对自己的影响。他们都是孔门弟子,都恪守礼义廉耻,坚持正道。最后两句则进一步指出,这些道理并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而是从古至今流传下来的真理。下阕前两句写自己虽然身处乱世,但却能保持操守,不为外物所动。三、四句写曾子、颜回这两位贤人虽处乱世仍能坚守信念,不被外界所诱惑。末两句指出这道理并非虚无缥缈,而是深得人心,所以人们对此津津乐道。
全诗语言简洁明快,结构严密紧凑,富有哲理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