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甫公西愧点雩,断缨子路羡柴愚。
天知人弃终多福,道屈身伸赖读书。
有日官曹须忍耐,薰天声利尽欷歔。
行藏谩似琅琊客,采药深山日不虚。

《呈汪主簿及茗源诸公》是陈普的一首七律,表达了他对友人和同仁的敬仰之情。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 首联:“章甫公西愧点雩,断缨子路羡柴愚。”
  1. “章甫”指的是古代官员所戴的礼帽,这里指代汪主簿。“西愧点雩”表示陈普自谦,认为自己在学问或德行上不如汪主簿。
  2. “点雩”是古代一种祈求降雨的仪式。这里用来形容汪主簿的行为值得尊敬。
  3. “断缨子路”来自孔子的门徒子路的故事。子路以直率闻名,孔子曾称赞他的直率如同断了缨带一样。这里的“羡柴愚”表示陈普对汪主簿的正直行为感到钦佩。
  • 颔联:“天知人弃终多福,道屈身伸赖读书。”
  1. “天知人弃终多福”意味着尽管有人离开,但最终这些人还是获得了幸福,这可能是对他们的宽容和理解。
  2. “道屈身伸赖读书”强调了通过读书学习来提升自己的能力和品德的重要性。
  • 颈联:“有日官曹须忍耐,薰天声利尽欷歔。”
  1. “有日官曹须忍耐”表示在官场中需要有耐心,忍受一些不公正的待遇。
  2. “薰天声利尽欷歔”形容当面对世俗的诱惑和名利时,内心的感慨和叹息。
  • 尾联:“行藏谩似琅琊客,采药深山日不虚。”
  1. “行藏谩似琅琊客”表示自己的生活选择可能与古代隐士相似,但并不完全模仿他们的生活方式。
  2. “采药深山日不虚”则表明即使在隐居生活中,依然能够保持一颗真诚和充实的心。

这首诗通过对汪主簿及其同仁的赞美,展现了陈普对友情和知识的珍视,以及对自然和简朴生活的向往。同时,诗中也透露出陈普自己对于官场现实的无奈和超然的态度。整体上,此诗以其深刻的思想和优美的文字,成为了宋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陈普所作,题为《呈汪主簿及茗源诸公》。陈普以其独特的诗歌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宋代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本诗不仅是对个人才华的认可,更是一种精神境界的展示。具体赏析如下:

  1. 诗的主题与背景: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友人和同仁的敬仰之情。通过描绘汪主簿等人的品质和行为,诗人传达了一种超越世俗、追求真理的精神。诗中所体现的不仅仅是对个人品质的肯定,还蕴含着对理想人格的追求和向往。这种精神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显得尤为珍贵和难能可贵,因此得到了陈普的高度赞扬。
  2. 诗句的解读:首联“章甫公西愧点雩,断缨子路羡柴愚。”,其中“章甫”是指古代官员所戴的礼帽。此处用以比喻汪主簿的高洁品质。而“断缨子路”则是引用孔子门徒子路的故事,表达对汪主簿正直行为的敬佩。颔联“天知人弃终多福,道屈身伸赖读书”,反映了诗人对于知识的重视以及通过读书实现人生价值的观点。颈联“有日官曹须忍耐,薰天声利尽欷歔”,则揭示了官场的复杂性和对名利的淡泊态度。尾联“行藏谩似琅琊客,采药深山日不虚”,表达了诗人对简单生活方式的向往,以及在深山中寻找精神寄托的决心。
  3. 艺术特色与影响:这首诗的艺术特色在于其深邃的思想内涵和精湛的语言运用。诗人不仅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人物形象,还巧妙地将哲理融入其中。如“天知人弃终多福,道屈身伸赖读书”一句,既体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又表达了对坚持正义、追求真知的赞美。此外,诗中的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心灵冲击。它不仅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赞誉,而且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学者和文人在其基础上进行了进一步的探索和创作,使得这首诗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之一。

《呈汪主簿及茗源诸公》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面镜子,映照出诗人的内心世界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它不仅展示了陈普的个人才华和独特审美,也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这首诗不仅体现了诗人对友情和知识的珍视,还表达了对自然和简朴生活的向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