豮豕之牙须有道,执牛之尾岂良图。
乱臣贼子乾坤里,天地人心未必无。
【注释】:
孟子巨室:出自《孟子》中的“君子莫大乎于亲,今杀其子而拊其背,是亦为亲者谋也。”意思是君子没有比亲近更伟大的事情,如果杀害儿子来安抚他的脊背,也算是为亲近的人着想。
豮(zhōu)豕(shǐ):指阉割过的公猪,比喻被统治者。
牙须有道:有道,即合乎道德。
执牛之尾岂良图:执,持。良,好。图,谋划。意思是拿牛尾当马鞭来驱策牛,不是好主意。
乱臣贼子:乱臣,指那些背叛朝廷的大臣。贼子,指那些作乱的奸臣。
乾坤里:天地之间。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和反问的形式表达出了作者对于社会现象的看法以及自己的立场。首句“豮豕之牙须有道”,以豮猪之牙比喻统治者应该遵循的道德,暗示了统治者应该有所节制,不能过度残暴。次句“执牛之尾岂良图”,则用牛尾比喻统治者应该懂得如何用人,不能只凭个人的喜好来驱使人民,这体现了作者对统治者应具备的德性和智慧的期望。
第三句“乱臣贼子乾坤里”,表达了作者对那些背叛国家、破坏社会秩序的奸臣的强烈不满和谴责。这句话直接点明了问题的核心,强调了正义与非正义的区别,并呼吁人们要认清是非,保持社会的稳定。最后一句“天地人心未必无”,则是作者对于是否能够改变这种现状的怀疑态度的表达,暗示了作者对于社会变革的期待和担忧。
整首诗语言简洁明了,含义深刻,通过对统治者、奸臣等不同角色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社会现象的批判和思考。同时,诗人在诗中运用了大量的典故和比喻手法,使得诗歌更加生动形象,富有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