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变安常两不同,圣心天地与为公。
要知授受精微处,不问亲疏共一中。
【注释】
孟子禅继:孟子继承孔子的学说,成为后世儒家学派的创始人。禅:禅宗,佛教宗派之一。继:继承。处变安常两不同:指对待变化要适应环境,安定不变是不符合实际的。处,对待;变,变化;安,保持;常,常态。圣心天地与为公:圣人之心能和天地万物为一体。圣心,指圣人之心。天地,指自然、宇宙。与,同。为公,指平等无私。不问亲疏共一中:不问亲疏远近,都归于同一境界。中,中道。
赏析: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首句“处变安常两不同”,点明主题。“处变”指对待变化要适应环境,“安常”指安定不变;两句话对举,突出诗人主张顺应自然、因时制宜的思想。第二句“圣心天地与为公”,进一步展开议论,阐述圣人之心与自然界相联系的观点。“圣心”指圣人之心,“天地”指自然、宇宙。两句连用三个比喻,说明圣人之心能与天地万物为一体,强调顺应自然的道理。第三句“要知授受精微处”,指出要了解事物的精微之处。“授受”指传授接受,“精微”指微妙精细。两句连用一个比喻,说明要深入事物的本质,才能获得真谛。最后一句“不问亲疏共一中”,提出要消除亲疏远近之别,达到共同的境界。这句话以“不问亲疏”领起,以“共一中”作结,构成排比句式,强调了消除亲疏之别的思想。整首诗通过议论抒情,表达了诗人顺应自然、因时制宜、追求真理、消除隔阂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