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深九仞已劳功,未及于泉等是空。
学问垂成还自弃,有为何异不为同。
《孟子·井未及泉》,是战国时期大儒孟子的作品,出自《孟子》的《尽心章句上》。这首诗通过描述井和泉水的关系,隐喻了人生的道理。下面是诗句以及翻译:
诗句:
井深九仞已劳功,未及于泉等是空。
学问垂成还自弃,有为何异不为同。译文:
这口井挖得很深,已经费了不少力气,但却没有水流出,就像没有达到目的一样,显得有些虚无。学问学到了快要成功的时候放弃了,为什么与别人不同而自己却不坚持呢?
接下来将从多个角度进行赏析:
诗词背景
这首诗反映了孟子的思想理念。孟子认为,人应该勤奋努力,追求真理和理想,即使面临困难和挫折也不应放弃。同时,他提醒人们要有自知之明,认识到自己的局限性和不足,不应盲目自大或自以为是。在现代社会,这种精神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诗词鉴赏
诗中以“井”为比,寓意人生的奋斗过程。“井深九仞”比喻人的学识或事业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如果没有继续努力,最终可能一无所获。“未及于泉”则是说尽管付出了很多努力,却因为各种原因未能如愿以偿。这两个比喻都传达了一种遗憾和惋惜之情。
创作手法
这首诗采用了象征和比喻的手法。通过对井和泉水的描述,诗人巧妙地将人生的奋斗和追求寄托在其中。这样的写法使得诗歌的主题更加鲜明,同时也增加了读者的思考空间。
《孟子·井未及泉》不仅是一首具有深刻哲理的诗歌,也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它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刻的内涵,传递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社会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