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苟非形何以具,有形有象即其郛。
非能尽性充乎体,空守人间血肉躯。
孟子践形
解释:孟子(约前372年—约前289年),名轲,战国时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在这首诗中,孟子表达了他的哲学思想——人应当以道为形,以德为体,以理为用,以仁为心。
注释:理——道理;苟——如果;非——不是;形——形体;何以——为什么;具——具备;有形有象——即是指有形体和形象;即其郛——就是它的外表;郛——指外城;非能——不能;尽性充——充分发挥本性;乎——在这里;体——本体;空守——只是白白地守护;人间血肉躯——人类的身体。
赏析:这首诗是孟子的《孟子·滕文公》中的一句话。它表达了孟子的思想——人应当以道为形,以德为体,以理为用,以仁为心。这里的“践形”指的是人的外在形象要符合道德规范,而内在修养则要符合仁义之心。这是一种理想的人格追求,也是儒家文化的核心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