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何敢妄坑儒,但作逢君固位图。
造物欲为儒报德,故教草草杀扶苏。
”`
李斯何敢妄坑儒,但作逢君固位图。
造物欲为儒报德,故教草草杀扶苏。
诗句逐句释义:
李斯何敢妄坑儒:李斯不敢随意地杀害儒生或学者。这里“何敢”表示不敢,表明李斯对此事的顾虑和慎重。”妄坑儒”则是指李斯在面对问题时的态度和行为。
但作逢君固位图:他只能通过逢迎君主来巩固自己的地位,而不是采取更为明智和正义的方式来解决问题。”但作”意味着只能这样,”逢君固位图”则是说他为了稳固自己的权力,选择了迎合君主而非采取更合理的措施。
造物欲为儒报德:这是上天或宇宙的意志,它想要用这种方式来回报儒生们的恩德,即通过这种看似不公的行为来表达一种公正或平衡。在这里,“造物”指的是自然界的力量或者更高的存在,而“为儒报德”则是说这样的行为是出于对儒生们所作贡献的一种补偿。
故教草草杀扶苏:因此,他采取了仓促和草率的手段,即匆忙地处理了扶苏的性命。这里的“草草”强调了处理此事的方式过于急躁和简单,而“杀扶苏”是具体的行为描述,指出了这一决策的后果。
译文:
李斯不敢随意杀害儒生,只能逢迎君王巩固地位。这是天意想要用这种方式回应儒生的恩德,所以匆匆决定杀掉扶苏。
赏析:
此诗通过对比李斯与儒生的行为和动机,表达了作者对历史事件背后更深层次原因的思考。李斯的决策反映了权力斗争中的现实考量,而儒生的死则体现了其理想主义的一面。诗中的“造物”与“报德”展现了一种超脱于人类行为之上的道德评判,同时也暗含了历史的必然性和无常性。整体上,这首诗不仅是对历史事件的评论,也是对人性、权力和道德的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