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民澒澒哭韩杨,郡国纷纷上凤凰。
太子好儒几坐废,王阳何用苦谈王。

【注释】

使民:百姓。澒(hóng)澒:哭泣声,形容哭声很大。韩杨:指西汉末年王莽篡汉自立为帝。郡国:古代分封的诸侯王所管辖的地区,这里指各地。纷纷:众多的样子。上凤皇:指凤凰。比喻高贵的官位或荣誉。太子:指汉武帝刘彻,因他好儒术,而遭忌被废。王阳:即孝王王吉。苦谈王:指王吉劝谏孝武帝不应听信方士之辞,应重用儒生之事。

【赏析】

这首诗是讽刺汉武帝刘彻和王吉的。刘彻在位时,迷信方术,求仙访道,宠幸方士李少君、栾大等,弄得国家混乱不堪,最后导致了七国之乱。王吉则劝谏皇帝不要听信方士的话,要重用儒生。但皇帝却一意孤行,不听劝阻,结果招致祸害。此诗就是对此事件的一种讽刺与批评。

首句“使民抶抶哭韩杨”,意思是说百姓们因为汉朝的灭亡而痛哭流涕。“抶(shì)抶”是悲叹的声音,形容哭声很大。“韩杨”代指汉朝,“抶抶哭”则是对汉朝灭亡的哀悼。

第二句“郡国纷纷上凤凰”,意思是说各个地方的诸侯王都争着要得到高贵的官位或荣誉。“纷纷”是众多的样子,表示诸侯王们争相向上的意思。“上凤凰”则是指他们希望成为高贵的官位或荣誉的象征。这一句既表现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状况,也反映出诸侯王们为了追求个人利益而不顾国家的安危。

第三句“太子好儒几坐废”,意思是说汉武帝刘彻爱好儒学,结果几乎被废黜。“好儒”指的是喜欢儒学,“几坐废”则是指差点被废黜。这一句表明了汉武帝刘彻由于好儒学而受到了牵连。

第四句“王阳何用苦谈王”,意思是说王吉劝谏皇帝不要听信方士的话,要重用儒生,但皇帝却不听劝阻,结果招致灾祸。“王阳”指的是王吉,“苦谈王”则是劝说的意思。这一句讽刺了王吉的忠言逆耳,但却得不到重视和采纳。

整首诗通过对汉武帝和王吉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状况的感叹和担忧,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国家安危和个人命运的关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