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生晁错总佻轻,博陆营平亦好兵。
地节三年谁作相,胡天汉地各春生。
【注释】
贾生:即贾谊,西汉初期政治家、文学家。晁错:西汉大臣晁错,以主张削藩而受景帝猜忌,被杀。博陆营平:博陆是汉代京兆长安郡属县,营平是汉代上谷郡属县。地节三年:汉宣帝刘询在位期间的一年(前67—前61年)。胡天汉地:泛指中国与匈奴。
【赏析】
咏史
贾谊晁错总轻佻,
博陆营平亦好兵。
地节三年谁作相,
胡天汉地各春生。
注释:
贾谊、晁错都因才高被贬,贾谊被贬为长沙王太傅,晁错被贬为中大夫。两人都有才华,但都好权术,所以都被贬谪。“总”字在这里是全部、一概的意思。“总轻佻”,是说他们都一概轻佻浮躁,不能沉潜自持。“博陆营平”都是地名,博陆是今北京市大兴区,营平是今北京丰台区。汉朝初年实行郡国制,郡国长官称为太守、刺史等,其中以郡守地位最高,因此称郡守为“太守”。
地节三年:地节是汉武帝元帝的年号(前67—前61年),地节三年,也就是公元前65年的春天,当时汉朝的政治比较安定,政治清明。“作相”,即做丞相。“胡天汉地”指中国的北方和南方。“胡天汉地各春生”,意思是北胡南越都迎来了春天,各自都恢复了生机。
赏析:
这首诗是咏史兼怀古之作,通过对比贾谊和晁错的生平来表达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和对现实社会的关注。诗中首先提到贾谊和晁错两位历史人物,他们都是汉朝的名臣,但都因政治原因而被贬谪。接着诗人指出,他们两人的共同特点就是轻佻浮躁,不能沉潜自持。然后诗人又通过“博陆营平”这一地点来暗示他们的贬谪之地。最后一句则是对历史的一种感慨,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关注和对未来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