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哀章正共哀,又将符命议灵台。
太山千古黄泉路,底事銮舆爱上来。
【注释】
金匮(jīn kuò)哀章:指《汉书·王莽传》记载的王莽篡汉后,将刘子骏(刘秀)的头盖骨藏在金匮之中。正(zhèng)共哀:一同悲伤。又(yòu)将:将要,即将。符命议灵台:据《史记·封禅书》记载,西汉时期皇帝即位前或在位时,常到泰山举行仪式祭天祈求神灵保佑。灵台,指祭天的坛场。太山,指泰山。千古黄泉路,黄泉路:地下的道路。底事,何事:为什么。銮舆(lángyú),帝王所乘的车,即皇帝车驾。爱(ài),喜欢。来:指回到长安。
【赏析】
此诗首句“金匮哀章正共哀”,用典明志,表明作者对王莽篡汉的不满,对王莽篡汉后把刘秀埋葬在金匮中的愤怒之情。第二句“又将符命议灵台”,写刘秀被葬在泰山祭天坛场,是上天的旨意,不是人为所能决定的。第三句“太山千古黄泉路”写刘秀被埋葬在泰山脚下,与天地同寿。最后一句“底事銮舆爱上来”,写王莽登基后,竟然把刘秀的尸体运回长安,这是违背天意的。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王莽篡汉的不满和愤怒,同时也表现出诗人对刘氏政权恢复的坚定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