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州五月尚兼衣,白苎窗间未脱机。
青李来禽书不至,荔支卢橘赋多违。
水晶帘箔围晴昼,艾纳垆熏逗夕霏。
为问上都城里客,菖蒲花发几时归。
南州五月尚兼衣
白苎窗间未脱机
青李来禽书不至
荔支卢橘赋多违
水晶帘箔围晴昼
艾纳垆熏逗夕霏
为问上都城里客
菖蒲花发几时归
赏析:
这首诗是邓肃的《偶成二首》之一。诗人以苍白色的石头和清澈的溪水为背景,描绘出一幅宁静而美丽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首句“南州五月尚兼衣”描写了南方五月的气候特点。这里的“兼衣”指的是在炎热的天气里穿着多种衣物,以适应不同的温度变化。诗人通过这个细节,展现了南方地区的湿热气候。这种气候使得人们在夏天需要穿着多层衣物来应对高温,因此“尚兼衣”形象地描绘了南方五月的气候特点。
次句“白苎窗间未脱机”则转向室内的情景。这里的“白苎”指的是白色细葛布,它是一种常见的夏季服饰材料。诗句中的“未脱机”意味着这种布料尚未完全加工完成,可能还在编织或晾晒的过程中。这种描述传达了诗人在家中忙碌制作衣服的场景,同时也反映了南方地区人们对衣物制作的精细和重视程度。
第三句“青李来禽书不至”转而写到了家中的情况。这里的“青李”指的是新鲜的青色李子,它常常被视为一种美味的水果。然而,当人们期待收到从远方寄来的书信时,却收到了一只野鸡。这个情景不仅体现了诗人家中的日常生活,也暗示了他在等待书信时的无聊和无奈心情。这种情感表达丰富而细腻,让读者能够深入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寂寞。
第四句“荔支卢橘赋多违”则是对食物的描述。这里的“荔支”指的是荔枝,这是一种非常受欢迎的水果,尤其在端午节期间。然而,由于某种原因(如季节、气候等),诗人无法品尝到新鲜的荔枝。这种无奈之情通过诗句传达了出来,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于生活中小确幸的渴望。
第五句“水晶帘箔围晴昼”继续描绘了室内的景象。这里的“水晶帘”指的是用水晶装饰而成的帘子,它在阳光下闪烁着晶莹的光芒。诗句中的“围晴昼”意味着阳光明媚的白天,整个房间都被这道水晶帘子所笼罩。这种场景给人一种清新、宁静的感觉,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美好时光的珍惜。
第六句“艾纳垆熏逗夕霏”则转入夜晚的场景。这里的“艾纳垆”是一种古老的香炉,通常用于点燃香料以驱赶蚊虫。诗句中的“逗夕霏”意指傍晚时分,微风吹过,带着一丝凉爽的气息。这个场景不仅描绘了夜晚的自然美景,也让读者感受到了诗人对于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时刻的珍惜。
最后一句“为问上都城里客”则是直接向读者提问。这里的“上都城里”指的是大都(今北京)城内,而“城里客”则可以理解为居住在京城的人们。诗人通过这个问题,似乎在邀请读者参与到他的日常生活之中,共同分享他的喜怒哀乐。这样的互动不仅拉近了作者与读者的距离,也让这首诗更具有了人情味。
第七句“菖蒲花发几时归”则以自然界的变化来寄托诗人的情感。这里的“菖蒲花”指的是菖蒲草的花,它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诗句中的“发几时归”意指菖蒲花何时开放并凋谢,暗喻着人生的短暂和无常。诗人通过这句诗表达了对生命的感慨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同时,这也反映了诗人内心世界的复杂性和深邃性,以及对人生哲理的独特见解。
《偶成二首》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观的诗歌,更是一个情感丰富、内涵深刻的文学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赏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诗人的情感世界和艺术追求,也可以从中汲取到关于生活、自然和人生的美好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