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惜春光一半过,如渑美酒泛金波。
共知此会情偏重,独恨平生饮不多。
鼓瑟欲终仍缓节,投壶才罢即高歌。
却怜燕子楼中客,苏小桥边奈乐何。

诗中描绘了春日聚会的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情感表达了与友人相聚的喜悦以及因酒量有限而带来的遗憾。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读:

  1. 为惜春光一半过:春天的美好时光已经过去一半,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珍惜。“春光”指春天的气息和景致;“过”表示时间的流逝。这句话传达了一种对美好时光易逝的感慨和不舍。

  2. 如渑美酒泛金波:美酒像渑(音miǎn,一种低度酒)一样醇香,泛着金色的光波。比喻美酒色泽金黄、芳香四溢。“渑”是古代一种低度数的酒,常用来形容酒味浓郁。

  3. 共知此会情偏重:大家深知这次聚会充满了深情厚意。“共知”表示大家都明白或知道;“情偏重”则强调了聚会时情感的深厚和集中。这句话反映了诗人对此次聚会情感深厚的认可和珍视。

  4. 独恨平生饮不多:唯独遗憾的是自己平时饮酒不多,无法尽兴。“独恨”表达了个人内心的遗憾或苦恼;“平生”指的是一生或整个生命;“饮不多”表明平时饮酒量较少。这句话透露出诗人在聚会上感受到的孤独或不足。

  5. 鼓瑟欲终仍缓节:演奏乐器时想要结束却依然缓慢,节奏不定。“鼓瑟”指弹奏琴瑟;“欲终”表示想要结束;“缓节”即节奏放缓,不稳定。这个意象描绘了聚会中音乐和节奏的变化,反映出参与者的心情随着音乐的节奏起伏。

  6. 投壶才罢即高歌:投掷壶具刚停便高歌一曲。“投壶”是一种古代游戏,类似于射箭游戏;“才罢”表示刚刚停下;“高歌”则是高声歌唱。这个场景描绘了聚会中的欢声笑语,以及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的释放和表达。

  7. 却怜燕子楼中客:却可怜那些独自居住在燕子楼里的客人们,表达了对孤单一人的同情或怜悯。“却怜”是反讽用法,表示同情或怜悯;“燕子楼”可能是指古代某座以燕子栖息而命名的建筑物,也可能是一个典故或象征性的地点。

  8. 苏小桥边奈乐何:苏小桥边的人又怎能享受这欢乐呢?“苏小”可能是对一位著名美女的称呼,或者是某个地名的代称;“桥边”意味着靠近桥梁的地方;“奈乐何”是无可奈何的表达,意味着无法享受这种快乐。

这首诗通过对春天聚会的场景和人物情感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友谊的珍视、对生活的感悟以及对未来的展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