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琐倦迂散,执辔逾关河。
黄流何奔倾,积石何嵯峨。
承诏抚疲氓,惊乌在林柯。
沙场有冻骨,野亩无遗禾。
日夕寒云聚,宿磷明岩阿。
访俗感素心,因之聆咏歌。
青琐倦迂散,执辔逾关河。
黄流何奔倾,积石何嵯峨。
承诏抚疲氓,惊乌在林柯。
沙场有冻骨,野亩无遗禾。
日夕寒云聚,宿磷明岩阿。
注释:
青琐:指皇宫的青色门环,此处借指朝廷。倦迂散:形容马伯庸厌倦了朝廷的生活,想要远离这里。执辔:驾驭马匹的意思。逾:越过,经过。关河:指函谷关和黄河。黄流:黄河。何奔倾:为什么如此急流奔腾?积石:指甘肃的积石山,是黄河上游的一个重要峡谷。嵯峨:高峻,雄伟。承诏:接受皇帝的命令。抚民:安抚百姓。惊乌:受惊吓的鸟。在林柯:落在树枝上。沙场:战场。冻骨:指战场上牺牲的将士们的尸骨。野亩:田野,田地。无遗禾:没有损失庄稼。宿磷:指夜晚的萤火虫。明岩阿:在岩石上发出明亮的光芒。访俗:访问民间风俗。感素心:感动于纯洁的心。因之:因此。聆咏歌:欣赏并歌唱诗歌。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以饱满的热情送友人远赴河西,表达了对朋友的深厚感情。
全诗共八句,可分为两部分。前四句描述马伯庸离开京城,踏上征途的场景。“青琐”一词,暗示了马伯庸的身份地位,他曾经是朝中的重要人物。然而,他现在已经厌倦了这种生活,决定离开京城,去往远方。“执辔逾关河”,形象地描绘了他的离别之情。他紧握着缰绳,穿越过函谷关和黄河,准备开始他的旅程。这一句中的“逾”字,既表现了他的坚决和果断,又透露出他对未来的担忧和期待。
后四句则是对马伯庸的赞美和祝福。“黄流何奔倾,积石何嵯峨”,是对黄河的描写。黄河水流湍急,奔腾不息,而积石山则高耸入云,气势磅礴。这些自然景观都是大自然的杰作,它们的存在让这个世界更加壮丽和多彩。“承诏抚疲氓,惊乌在林柯”,则是对马伯庸职责的描述。他受命安抚疲惫的百姓,让他们从困境中走出来。他还用箭射中惊飞的鸟,让它们重新回到树林中。这两句诗展现了马伯庸的仁爱之心和责任感,让人深感敬佩。
最后两句则是对未来的期望和祝福。“沙场有冻骨,野亩无遗禾”,是对战争的描述。战场上有许多士兵的尸骨被冻硬,无法安葬;而在田野里,农民们却没有受到战乱的破坏,他们继续耕作。这两句诗揭示了战争的残酷和无辜人民的苦难。然而,诗人并没有因此而感到绝望,相反,他希望战争尽快结束,让和平重回人间。“日夕寒云聚,宿磷明岩阿”,则是对夜晚景色的描写。夕阳西下,寒云聚集;月光洒在岩石上,发出微弱的光芒。这两句诗描绘了一个宁静而美丽的夜晚景象,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平静和满足。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将马伯庸的形象塑造得栩栩如生。他既有坚定的决心和勇气,又有仁爱之心和责任;他既有对国家的忠诚和热爱,也有对和平的渴望和向往。这首诗不仅是一篇送别诗,更是一首赞美英雄、歌颂和平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