竟日无宾主,山房一秃翁。
竹光浮昼碧,花蕊扬春红。
田父分鸡桀,邻僧乞鹤笼。
时行亲杖屦,未觉坐书空。
注释:
- 竟日无宾主:整日在山中,没有客人来访。
- 山房一秃翁:简陋的茅屋,只有一位光头的老翁在居住。
- 竹光浮昼碧:竹的影子在阳光下显得一片翠绿,如同碧玉一般。
- 花蕊扬春红:桃花的花瓣在春风中摇曳,犹如红色的花朵。
- 田父分鸡桀:农夫把公鸡分给了邻居,以示邻里之间的和谐相处。
- 邻僧乞鹤笼:和尚向邻居乞求一只鹤笼,以保护鹤鸟免受伤害。
- 时行亲杖屦:在田间劳作时,亲自拿着锄头或鞋子。
- 未觉坐书空:没有意识到时间已经过去很久,一直在读书。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和谐的乡村生活画卷。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山村的生活场景,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首两句“竟日无宾主,山房一秃翁。”描绘了诗人在山村中的孤独生活,整日与山房为伴,无人来访。第三句“竹光浮昼碧”和第四句“花蕊扬春红”则描绘了山村中的自然景观,竹子的影子在阳光下显得一片翠绿,而桃花的花瓣在春风中摇曳,犹如红色的花朵。这两句诗不仅描绘了山村的自然风光,还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接下来的两句“田父分鸡桀,邻僧乞鹤笼。”则描写了村民之间的友好交往。诗人看到农夫将公鸡分给邻居,以此表示邻里之间的和谐相处;而和尚则向邻居乞求一只鹤笼,以保护鹤鸟免受伤害。这两句诗不仅揭示了山村生活的温馨与善良,还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亲密关系。
后四句“时行亲杖屦,未觉坐书空。”则描绘了诗人在田间劳作的情景。诗人亲自拿着锄头或鞋子在田间劳作,虽然劳累但并未察觉时间的流逝。最后一句“未觉坐书空”则表达了诗人对知识的渴望和对学问的追求。
整首诗通过对山村生活的描绘,展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生以及诗人对知识的渴望。诗人用朴素的语言和细腻的笔触,将山村生活的宁静与美好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也传达出了对自然、人文和社会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