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空河上生贤相,枫老山中化羽人。
未借九关当地轴,还曾八月上天津。
雷烧桐尾琴材古,玉刻龙形剑具新。
雨蚀苍皮苔护石,泉舂玉乳月翻轮。
东堤杨柳春烟暖,西浦芙蓉晓露匀。
偃蹇孤根岩壑气,我知棫朴不为薪。
【诗句释义】
- 桑空河上生贤相。
- 枫老山中化羽人。
- 未借九关当地轴,还曾八月上天津。
- 雷烧桐尾琴材古,玉刻龙形剑具新。
- 雨蚀苍皮苔护石,泉舂玉乳月翻轮。
- 东堤杨柳春烟暖,西浦芙蓉晓露匀。
- 偃蹇孤根岩壑气,我知棫朴不为薪。
【译文】
- 桑树在河上的空旷之地生长出像贤者一样的贤相。
- 枫树在山中的老树化为如同仙人一样的羽人。
- 没有借用九关的地轴,曾经在八月时飞往天津。
- 被雷火烧焦的桐木尾部成为了琴的材料,玉石刻成的龙形状的剑是崭新的。
- 雨水侵蚀的苍劲树干和苔藓守护着石头,泉水冲击的玉石如同月牙般翻涌。
- 东边的堤坝上的杨柳在春日烟雾中显得温暖,西边的池塘边上的芙蓉在晨露中显得均匀。
- 孤立的根部在岩石的峡谷中散发出气息,我知道用它做的斧头不会用来砍柴。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的诗。诗人通过观察自然,将自然景色与人文景观巧妙地结合,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首句“桑空河上生贤相”,以桑树生长于河上空旷之地为景,形象地描绘了贤相的诞生。这里的“贤相”既指人物,也象征着贤明的治理者。诗人通过对桑树的描写,寓意贤明的治理者应当出现在合适的位置,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第二句“枫老山中化羽人”,则描绘了枫叶在山中变作仙鸟的形象。这里的“羽人”指的是仙人,诗人通过这一形象,表达了对仙人的喜爱与敬仰之情。同时,也暗含了诗人对超脱世俗、追求精神境界的向往。
第三至第五句,诗人通过描绘音乐、武器等元素,进一步丰富了诗歌的内涵。其中“雷烧桐尾琴材古,玉刻龙形剑具新”一句,以雷火焚烧桐木制成的琴材,玉雕龙形的剑刃为新,形象地描绘了乐器与武器的特点。这两句不仅展示了乐器与武器的制作工艺,也暗示了它们所代表的文化与价值观。
第六至第七句,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美丽,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其中“雨蚀苍皮苔护石”一句,描绘了雨后山林的美景,而“泉舂玉乳月翻轮”一句则描绘了月光下泉水流淌的景象。这些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互交织,共同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最后两句“偃蹇孤根岩壑气,我知棫朴不为薪”,则是诗人对自然与人文景观的赞美之词。其中“偃蹇孤根”形容树木坚韧挺拔的特质,“岩壑气”则形容山林的气息,都象征着高尚的品质与精神追求。而“我知棫朴不为薪”一句则是诗人的自问自答,表达了诗人认为真正的人才不应该被当作木材使用的观点。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物与人文景观,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赞美之情。同时,诗歌也蕴含着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即真正的人才不应该被当作普通的木材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