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鸣戒仆御,具食起就涂。
仅取资给周,岂谓车骑都。
行过青齐野,忍见人逃逋。
翁姑累带索,跟胫无完肤。
即欲与盘餐,但可饱一夫。
迟迟去国旌,能得不疾驱。
《送袁伯长归浙东二首》是唐代诗人王建的组诗作品。这是其中的第二首。
鸡鸣戒仆御,具食起就涂。
这句的意思是:鸡一叫就起床,准备好食物上路。
仅取资给周,岂谓车骑都。
这句的意思是:仅仅只为了供给生活费用,难道说是为了去打仗吗?
行过青齐野,忍见人逃逋。
这句的意思是:经过青州和齐州两地的时候,不忍心看见百姓逃亡。
翁姑累带索,跟胫无完肤。
这句的意思是:老小都被搜掠一空,连脚后跟都没有留下完整皮肤。
即欲与盘餐,但可饱一夫。
这句的意思是:想要分给百姓一点饭食,也只能让一个人吃饱。
迟迟去国旌,能得不疾驱。
这句的意思是:迟迟不舍离去朝廷的旌旗,不能不赶快离开。
赏析:
这首诗写于安史之乱期间,当时王建因战乱流离失所,而好友袁伯长却得以安居乐业。王建对此十分羡慕,于是作此诗以赠袁伯长。
首联“鸡一唱”点题,说明时值清晨,天色未明。“具食”句承上启下,交待饯别的情景。诗人早起,为友人备好食物,准备送他上路。这两句是叙事。中间四句为送别时所见所感。从“岂谓车骑都”到“无完肤”,作者运用对比手法来突出送别时的凄凉景象。前一句是说,朋友本不该有车马出行,这里反其意而用之,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后三句则描绘出一幅幅凄惨的景象:老百姓被搜掠一空,老少无依;百姓只能吃一点点,却要养活一个壮丁。诗人将送别的场面描写得淋漓尽致、生动感人。
最后两句写送别的心情。“迟迟”二字写出了诗人依依惜别之情。诗人虽然舍不得朋友离去,但又不能不催他赶快离开。因为诗人深知,如果留他久留,恐怕会耽误大事。这两句既是送别时的真情流露,也是诗人在动荡不安的时代中,渴望早日平定战乱的心情的真实反映。全诗语言质朴,感情真挚,形象鲜明,富有民歌风味。《全唐诗》将其编为第301卷第64首,并注云:“一作《送袁司马还浙东》。袁司马,名伯长。”可见,王建将袁伯长误写作袁司马,实系笔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