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毫史馆会鸣珂,老去光阴又几何。
苏武不缘持节苦,胡姬啸子愧人多。

寄赠龙兴诸寓公四首 其一

抽毫史馆会鸣珂,老去光阴又几何。苏武不缘持节苦,胡姬啸子愧人多。

  • 诗句释义:诗人在诗中描绘了自己在书卷堆砌的史馆里挥毫作画的情景,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这里的“抽毫”指的是书写,“史馆”是指古代保存历史的地方,“会鸣珂”则形象地描绘了官员们佩戴着响铃的情景。这些细节共同构成了一幅古代文人雅集的场景。

  • 关键词注释:抽毫——指书写,史馆——古代保存历史的地方,鸣珂——官员们佩戴的响铃。

  • 赏析:此句通过描述一个典型的古代文人雅集场景来引发读者对于时间流逝的感慨。诗人通过这种场景的描写,表达了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和对当前状态的感慨,同时也隐含了对人生无常的深深叹息。

  • 译文:抽毫,在书房内挥笔疾书;史馆,指古代保存历史的地方;会鸣珂,官员们佩戴响铃,象征权力与地位。岁月如梭,我已步入晚年,回首往昔,是否还有机会再寻那逝去的青春?

  • 赏析:此句通过对“抽毫”、“史馆”和“会鸣珂”等元素的巧妙运用,构建了一个充满历史气息的文人聚会场景,并通过对比“老去”与“光阴又几何”,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同时,通过提问“是否还有机会再寻那逝去的青春?”进一步引发了读者对于人生意义的思考。整句诗既富有画面感,又充满了哲理性,引人深思。

  • 译文:我曾在苏武边关时,手持节杖,面对艰难困苦,从未感到过苦楚;如今生活在胡地,却常因琐事而羞愧。

  • 赏析:此句通过对比苏武和自己的生活境遇,展现了诗人对不同历史时期人物命运的深刻反思。诗人将自己置于一个更加现实和困难的情境中,通过对比来表达自己的无奈和挣扎。这种对比不仅揭示了个人命运的波折,也反映了时代背景下人们的普遍心境。

  • 译文:回到故乡临江驿时,夜深人静,常常梦见那位被尊称为吴公的先祖。梦中的吴公总是以高洁的品质影响着我,让我在梦中也感受到了一种高尚的境界。

  • 赏析:此句通过梦境这一特殊的方式,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对先祖的敬仰之情。在梦回故乡的寂静夜晚,吴公的形象如同一位智者般出现在诗人的梦中,引领着他走向一种理想的境地。这种通过梦境展现情感的方式,既富有象征意义,也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 译文:白云何时离开这片山野,继续守护着紫极宫不受外界侵扰。尽管我已经离开了那里,但白云依然忠诚地守护着我心中的净土。

  • 赏析:此句通过对白云的描述,传达了一种超越世俗纷扰、追求内心清净的哲学思想。白云作为自然界的象征,以其恒久不变的特点,暗示了诗人对永恒价值的向往。同时,诗人也借此表达了对过去生活的怀念以及对未来的一种期许。

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生活、自然以及历史的深刻感悟。诗中的“抽毫史馆会鸣珂”、“苏武不缘持节苦”、“孺子祠前湖水东”等词句,不仅富有画面感,更蕴含着深远的哲理。通过对这些词句的解读,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元末明初诗人郭钰的人生态度、价值观念以及他所处的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