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兰被幽谷,紫蕤含露滋。
山深寡行迹,甘同秋草萎。
春风偶披拂,遂为高人知。
高人不敢佩,持以慰所思。
红尘紫陌间,灼灼桃杏姿。
人心各有爱,遗之亦何为。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然后结合全诗内容分析即可。“丛兰被幽谷”:在幽深的山谷中长满了兰花。“紫蕤含露滋”:紫色的花朵沾着露水更加娇艳了。“山深寡行迹”:由于山路太深,很少有人行走,所以很少有足迹。“甘同秋草萎”:甘愿像秋天的野草一样,枯萎而死亡。“春风偶披拂,遂为高人知”:春风吹来,偶然地吹拂着它们,就被人知道了。“高人敢佩”:那些品行高尚的人是不敢佩戴这些花的。“持以慰所思”:拿着它来安慰自己思念的心情。“红尘紫陌间,灼灼桃杏姿”:桃花盛开的地方,是繁华喧闹的尘世;杏花开放的地方,是静谧淡雅的田园。这两句运用了对比手法,写出了诗人对于不同生活境遇的态度。“人心各有爱,遗之亦何为”:每个人的心意都有所不同,即使把它们抛弃了,又有什么意义呢?诗人借物抒情,表达了对世事的冷漠。

【答案】

(1)“丛兰”句——形容兰花生长在幽深的山谷之中,色彩鲜艳,美丽动人。(2)“紫蕤”句——指花的颜色鲜艳,颜色艳丽。(3)“山深”句——因为山高路远,少有人走,所以很少有脚印。(4)“甘同”句——甘愿像秋天的野草一样,枯萎而死亡。(5)“春风”句——春天的风偶尔吹拂着它们,就被人知道了。(6)“高人”句——那些人品行高尚的人是不会佩戴这些东西的。(7)“持以慰”句——拿着它来安慰自己思念的心情。(8)“红尘”句——指世俗的红尘世界;指热闹喧嚣的世俗生活。

(9)“桃花”句——指繁华喧闹的世界;(这里用桃红杏白来比喻世间的纷纭与浮躁)。

(10)“人心”句——说明每个人的想法都不相同,即使把它抛弃了,又有什么意义呢?(11)诗人借物抒情,表达了对世事的冷漠,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赏析:“丛兰被幽谷,紫蕤含露滋。”这是写兰花生长环境清幽、色彩鲜艳的美丽形象。“紫蕤”是紫色的花蒂,这里用来修饰花蕊,表现其色泽艳丽。“含露滋”是说花蕊上有露水滋润,更显得鲜艳可爱。这两句诗描写了兰花生长的环境,也写出了兰花美丽的形象。“山深寡行迹”是说山路太深,很少有人行走,很少留下痕迹。“甘同秋草萎”是说愿意像秋天的野草一样,枯萎而死亡。这两句诗通过描写花的生长环境及花的特性,表现出诗人对生活的无奈和悲观失望之情。“春风偶披拂,遂为高人知。”是说春风偶尔吹拂着它们时,就被人所知道了。“高人”即品德高尚的人,他们不会随便去佩戴这样的花。这两句诗写出了品德高尚的人不屑于佩戴这种花的原因。“高人不敢佩,持以慰所思。”是说品德高尚的人是不会佩戴这种花的,因此拿着它来安慰自己思念的心情。这两句诗写出了诗人对品德高尚者的敬重和对他们的怀念之情。“红尘紫陌间,灼灼桃杏姿。”这两句诗是对上文的总结。“红尘”是指繁华的都市;“紫陌”是指京城的大街。“桃杏”即桃花和杏花。“灼灼”形容花的颜色鲜艳、光彩夺目。这两句诗写出了诗人看到鲜花时的感受。“人心各有爱,遗之亦何为。”是说每个人都有各自不同的喜好,即使是将它们抛弃,又有何意义呢?这两句诗写出了诗人对人世间各种现象的看法。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