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人徇恩自刲股,儒生靳靳不相许。
君今刲股母疾瘳,一寸丹心吾所取。
母年老大呻吟苦,恨满西山日将暮。
斸苓粉参竟无补,此事曾闻耆旧语。
挥刀剜肉号苍天,百灵昭昭瞰庭户。
血流及屦不自知,何暇更要乡里誉。
明朝问膳俱复初,不用诸孙扶健步。
匹夫精诚动天地,六月飞霜有其故。
雪消修竹笋穿林,日射锦桃花满树。
春风转暖春昼长,满壶美酒斑衣舞。

【注】

刲:割。靳(jìn):吝惜。

君今:指戴圣。母疾瘳(chōu):母亲病愈。一寸丹心:指一颗忠心。取:取得,获取。母年老大:指母亲的年纪大了。呻吟苦:痛苦呻吟。恨满西山:怨恨充满了西岳山。斸(zhuī)苓(líng)粉参:一种药物名。斸苓,茯苓。粉参,人参。竟无补:一点也没有补益。耆旧:老年人,老前辈。昭昭:明亮的样子。瞰(kàn)庭户:从门里看着。

何暇:哪有时间。更要:更应考虑。乡里誉:乡里的称赞。

明朝问膳:明天询问饮食。复初:恢复原来的样子。

不用诸孙扶健步:不要儿子孙子帮助他走路。

匹夫:平民百姓。精诚:忠诚之心。动天地:感动上天。六月飞霜:形容天降大雪。有其故:因为有此缘故。

雪消修竹笋穿林:积雪消融后,竹林里长出了嫩笋;日射锦桃花满树:阳光照射下,花树上开满了鲜花;春风转暖春昼长:春天来了,白天变长了。美酒斑衣舞:在美酒的陪伴下,穿着彩衣翩翩起舞。

【赏析】

《刲股歌》是明代著名文学家杨慎的作品。此诗作于嘉靖三十八年(1559)春,时杨升任四川布政司右参议,赴四川成都府任上。杨氏为官清正,刚正不阿,深受人民爱戴。他因直言进谏而得罪权贵,被贬为驿丞后,仍关心百姓疾苦,常为民请命。这首诗就是他在谪居成都时所作。

“昔人徇恩自刲股”,首句即点明题旨。古人为了报效君主而自刎身体,这是古代士子所向往的崇高境界,也是诗人自己毕生追求的目标。但当诗人看到许多士子为了一己私利而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时,心中十分愤慨:“儒生靳靳不相许。”儒生的这种行为是不值得提倡的。

“君今刲股母疾瘳”,第二句紧接首句,写自己的处境。诗人现在虽然身处逆境,但仍不忘报效国家,希望母亲早日康复以继续为国家尽忠。

“一寸丹心吾所取”,三、四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一片赤诚之心,并决心用自己的行动来报答国家和父母。

“母年老大呻吟苦”,五、六两句描写母亲年迈多病,生活困苦的情景。诗人对母亲的同情之情溢于言表。

“恨满西山日将暮”,七、八句进一步渲染了作者内心的悲愤。诗人想到母亲年事已高,而自己却无法为她分忧解难,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她一天天衰老下去,心中无比悲痛。

“斸苓粉参竟无补”,九、十两句说了许多药物都毫无疗效,只有用刀子剜出自己一块肉给母亲吃才能起到一定的效果。诗人在这里表现出自己对母亲的无限孝心和对自己生命的极端珍视。

“此事曾闻耆(ji old)旧语”,十一、十二句写民间流传的传说故事,说明割股疗亲的行为并不是没有道理的。

“挥刀剜肉号苍天”,十三、十四两句诗人通过夸张手法表现了自己的英勇行为及其所产生的巨大影响,使天地为之动容,让百灵鸟也注视着这一场面。

“血流及屦不自知”,十五、十六两句写自己割股时毫不察觉疼痛之极,只是一心想着如何更好地为母亲治病。

“何暇更要乡里誉”,十七、十八两句表明自己并不需要他人的赞誉,只要能够救母亲的病就好了。

“明朝问膳俱复初”,十九、二十两句写自己明天就可以恢复原来的工作状态了,不必再担心母亲的饮食问题了。

“不用诸孙扶健步”,二十一、二十二两句写即使儿子孙子能够帮助自己行走也不需要了,因为他们已经长大了可以自立了。

“匹夫精诚动天地”,二十二、二十三两句写自己虽然只是一个平民百姓,但只要心存忠诚,就能感动天地万物。

“六月飞霜有其故”,二十三、二十四两句解释自己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举动。这是因为诗人深信自己的举动会得到上天的保佑和赐福。

“雪消修竹笋穿林”,二十五、二十六两句写随着雪水的融化,竹林中长出了嫩笋,象征着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

“日射锦桃花满树”,二十七、二十八两句写阳光照耀下的锦桃花盛开着,鲜艳夺目,象征着国泰民安、繁荣昌盛的景象。

“春风转暖春昼长”,二十九、三十句写春天来了,白天变长了,人们的心情也随之变得愉快起来。

“满壶美酒斑衣舞”,三十一、三十二两句写诗人端坐在院子里,举杯畅饮美酒,伴随着欢快的音乐跳起了舞蹈。

这首诗语言朴实自然,情感真挚动人,充分体现了作者深厚的爱国情怀和高尚的道德品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