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睡起。飞絮游丝春老矣。涨绿涵空。十顷玻璃四面风。
时平事少。天与湖山供坐啸。他日西州。却怕羊昙感旧游。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对《减字木兰花》逐句释义:西湖睡起。飞絮游丝春老矣。涨绿涵空。十顷玻璃四面风”要求考生赏析“西湖睡起”两句的意境,然后进行概括。“西湖睡起”一句的意思是:西湖醒来,春意已经消逝,只剩下了飘飞的柳絮与游丝。“涨绿涵空”的意思是:西湖四周的湖水涨满绿色,湖中的水色与天空融为一色。“十顷琉璃四面风”的意思是:西湖就像一面十顷大的琉璃镜,四面被清风拂动,波光粼粼,美不胜收。这四句描写了西湖在春天的景象,表现了作者的愉悦心情。

【答案】

译文:西湖醒来,春意已经消逝,只剩下了飘飞的柳絮与游丝。西湖如同一面十顷大的琉璃镜,四面被清风拂动,波光粼粼,美不胜收。时平事少,天与湖山供坐啸。他日西州,却怕羊昙感旧游。

赏析:

这是一首写西湖春景的小令。上片写西湖春景。西湖在春天苏醒了,柳絮和游丝都纷纷扬扬地飞舞着,春天已经过去了,只留下一片飞絮和游丝。下片写西湖春景的感受。西湖像一面大镜子,四面被清风拂动,波光粼粼,美不胜收。西湖是诗人喜爱的一个地方,他在这里常常感到心旷神怡;但是今天又到了西湖,却不免有点惆怅和留恋,担心自己不能长久地享受这个美景。

“西湖睡起”,点出地点,“春老”二字,点出季节,写出了春天即将逝去的伤感之情。“飞絮游丝”,点出时间,“春老”二字,点出了时间,也暗含了作者对青春易逝的感慨之情。“涨绿涵空”,“十顷琉璃”,“四面风”,都是对西湖春天景色的描写。“西湖睡起”,写出了西湖在春天苏醒了,柳絮和游丝都纷纷扬扬地飞舞着,春天已经过去了,只留下一片飞絮和游丝。这两句既写景,又抒情,情景交融。“西湖睡起”一句,既是点题之词,又是全篇之眼。作者把西湖比作一个刚醒过身的人,而那飞絮与游丝则是刚刚飞过的蝴蝶,正是“柳絮才高千树重,游丝且系一枝轻”(《浣溪沙·春情》)的意象。这样,就把春天的气息传达给了读者,使人仿佛看到了西湖在春眠之后苏醒的情景。“涨绿涵空”,“十顷琉璃”,“四面风”,都是对西湖春天景色的描写。“涨绿”二字写出了春水涨满的景象,“涵空”则写出了湖水映衬天空的景象,“十顷”一词更突出了西湖湖面的宽阔。“四望云山无相到,不知何处有晴峦”(杨万里《晚春雨中同子由泛舟》),“西湖四面风烟阔,碧浪滔滔照座横”(《送李纯甫提刑守临安》)。从这些诗句中我们都可以感受到西湖的壮阔。然而,“西湖睡起”一句,既是点题之词,又是全篇之眼。作者把西湖比作一个刚醒过身的人,而那飞絮与游丝则是刚刚飞过的蝴蝶,正是“柳絮才高千树重,游丝且系一枝轻”(《浣溪沙·春情》)的意象。这样,就把春天的气息传达给了读者,使人仿佛看到了西湖在春眠之后苏醒的情景。

“时平事少”,点出时政安定,天下太平的景象。“天与湖山供坐啸”,点出了天气晴朗,湖光山色宜人的环境。“他日西州”,点出了地点,“却怕羊昙感旧游”。西州指扬州。这里用南朝羊昙的故事来表明自己不忍离去。羊昙在任扬州太守时,有一次乘船经过姑孰(今安徽当涂),看到岸上的垂柳依依,便感叹说:“此津风景不殊,会须还家!”后来因为思念故土而辞官归隐。“西州”指杭州。这两句意思是:如果有一天离开杭州回西州去,恐怕就会怀念这里的美景,再也不忍心离去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