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枕人初起,出门星尚存。
岁寒郊野阔,天早树林昏。
窗影犹残月,鸡声已远村。
孜孜何所事?
时取故书温。

【注释】

推枕:指推开枕头。初起:刚起床的样子,形容天已破晓。出门:离开室内去户外。星尚存:星星还在空中。岁寒:一年将尽,天气转寒。郊野:郊外的田野。阔:开阔。天早:天快亮了。树林昏:树林中的光线已经昏暗。残月:月亮还未完全落山。鸡声已远村:鸡鸣声已经传得很远,表明离家很远。孜孜:勤奋、勤勉。事:事务。温:读“温”为“温习”,即温习旧书。

【赏析】

《冬夜早起》是一首纪实性的小诗。作者用朴素的语言,描绘了一个黎明时农村的生活场景,表达了诗人在寒冷的冬季黎明时刻仍不辞辛苦地勤奋读书的情景。

首句“推枕人初起,出门星尚存”,写的是黎明前的情景。此时,人们刚从睡梦中醒来,诗人也起身准备外出。这时天空中还有星星,说明黎明时分天色尚未大亮。“推枕”二字,生动地写出了诗人起床时的动作,形象而富有情致,使人感到亲切自然。

次句“岁寒郊野阔,天早树林昏”,写的是黎明后郊外的景象。此时已是寒冬腊月,田野里一片萧条,但天边却有一抹淡淡的晨曦。树林中弥漫着一层浓雾,给人一种朦胧的感觉。“岁寒”,既点出季节,又暗含诗人对时局的担忧,表现出作者的忧国忧民之心。“天早”,则暗示着天快亮了。树林中的光线已经昏暗,说明时间已经到了黎明时分。这一句通过写景,进一步烘托出黎明时分农村寂静的氛围。

第三句“窗影犹残月,鸡声已远村”,描写的是黎明时分的农家生活。诗人推开窗户,看到残月还未完全落下,而远处的村庄传来了鸡鸣声。这两句诗通过写月光和鸡声,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祥和的氛围,为下一句作了铺垫。

末两句“孜孜何所事?时取故书温”写的是诗人此时的心情与行动。虽然外面景色美丽,但是诗人心中却有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他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读书呢?难道就是为了消磨时光吗?当然不是!他之所以要这样做,是因为他要时刻复习旧书,温故知新。这里的“孜孜”,既是勤奋的意思,也是恳切的意思。诗人在这里表达了自己对知识的渴望和对学习的执着追求。

这首诗语言朴实无华,但却蕴含着深厚的情感。它不仅展现了农民生活的艰辛和困苦,也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敬意。同时,这首诗也表达了诗人对知识的渴望和对学习的执着追求。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