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南野寺幽,巾舄偶相求。
古道多黄叶,残僧半白头。
远村高鸟暮,灌木乱蝉秋。
此地茅堪剪,吾将卜隐丘。

秋日独行便上偶至清修寺

溪南野寺幽,巾舄偶相求。

古道多黄叶,残僧半白头。

远村高鸟暮,灌木乱蝉秋。

此地茅堪剪,吾将卜隐丘。

注释与赏析:

  1. 秋日独行便上偶至清修寺
    注释:秋天的日子里,独自行走着偶然来到了清修寺。
    赏析:诗的首句表达了诗人在秋季里独自一人漫步,并偶然间发现了清修寺这一宁静之地,展现了一种意外的喜悦和对自然景致的欣赏。

  2. 溪南野寺幽,巾舄偶相求。
    注释:位于溪流南部的一座荒废寺庙,显得十分幽静,我偶尔来到这里寻找。
    赏析:这句描绘了诗人对清修寺的第一印象——幽静、无人打扰。通过“巾舄”一词,传达出作者可能身着简朴的服装,这增添了对寺院的虔诚感。”偶相求”则表现了诗人的随意性,似乎没有特别的目的地,只是随性地探访。

  3. 古道多黄叶,残僧半白头。
    注释:古旧的路途上铺满了黄色的落叶,残存的僧侣们有的已满头白发。
    赏析:此二句继续展现清修寺的环境与氛围。落叶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的更迭,而“残僧半白头”描绘了岁月在和尚身上的印记,反映了他们的生活状态以及修行的艰辛。

  4. 远村高鸟暮,灌木乱蝉秋。
    注释:远处的小村庄上空飞过归巢的鸟儿,灌木丛中传来不知疲倦的蝉鸣声迎接秋天的到来。
    赏析:这两句诗通过动静结合的手法,勾画出一幅宁静而又充满生命力的画面。鸟儿归巢和蝉声的描写,不仅增添了诗歌的生动性,也体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与平衡。

  5. 此地茅堪剪,吾将卜隐丘。
    注释:在这里,可以剪下一把茅草,我将在这里隐居。
    赏析:最后两句是整首诗的情感升华,表达了诗人对于隐居生活的向往。“茅剪”象征着简朴生活的象征,“卜隐丘”则意味着选择一处僻静之所安享田园之乐。整首诗以自然景色为背景,表达了诗人追求自然和谐与内心宁静的情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