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山旦夕仰,方外宿心亲。
业白到初地,性空无一尘。
乞钟时出寺,坐夏不迎人。
想见惟心叟,风凉满㲲巾。

寄题钦惟心山房三首

  1. 名山旦夕仰,方外宿心亲。
  • 名山:指有名的山峰或山脉,这里可能指的是诗人居住的地方附近的自然景观。
  • 旦夕:早晚,形容时间短暂。
  • 宿心亲:长期居住而产生亲近的感情。
  1. 业白到初地,性空无一尘。
  • 业白:佛教术语,意指清净的修行成果。
  • 初地:佛教用语,指修行者在佛法中的起始阶段。
  • 性空:佛教教义之一,认为一切事物都没有自性,都是因缘和合而成,没有独立的实体存在。
  • 无一尘:没有一丝尘埃,形容非常纯净无暇。
  1. 乞钟时出寺,坐夏不迎人。
  • 乞钟:请求敲钟,通常用于提醒人们早睡早起。
  • 时出寺:有时外出拜访朋友或参观。
  • 坐夏:佛教中的一种修行方式,即夏日安居,期间不外出,静心修持。
  • 不迎人:不主动去迎接别人。
  1. 想见惟心叟,风凉满㲲巾。
  • 惟心叟:可能是对某位隐居山林、性情恬淡的老者的尊称。
  • 风凉:感觉凉爽舒适。
  • 㲲巾:一种古代的头巾,这里用来比喻风的清凉感。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山水之间的宁静生活与佛教修行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于超脱世俗,追求心灵平静的向往。第一句“名山旦夕仰”展现了诗人对名胜山水的喜爱,第二句“方外宿心亲”则表明了他对隐居生活的向往。第三句“业白到初地”,反映了他的修行成果,以及第四句“性空无一尘”体现了他的佛学修养。最后两句“乞钟时出寺,坐夏不迎人”展示了他的生活方式,而“想见惟心叟,风凉满㲲巾”则透露出他的心境和感受。整首诗既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也展现了他对精神世界的追求,充满了诗意和哲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