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玩群儿戏,闲供一笑欢。
朱丸那却鬼,白酒不禁寒。
官索题春帖,邻分馈岁盘。
归期知几日,谩检历头看。
除夕
【释义】: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崔涂的作品。诗中描绘了除夕之夜家人欢聚、饮酒赏月的热闹场景,表达了诗人对家人团聚的渴望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译文】:
独自坐着看孩子们玩耍,闲来无事笑逐颜开。
朱红色的丸子怎能驱鬼呢?白酒却能抵御严寒。
官府索求题写春帖,邻里分送岁末佳肴。
回家的日子知道还有几日,随便看看历书算了。
【注释】:
- 除夕:农历年最后一天,旧时又称大年夜、岁除夜、岁除等。
- 群儿戏:一群小孩子玩耍。
- 朱丸那却鬼:用朱红色的丸子去驱鬼。
- 白酒不禁寒:形容喝酒可以暖身。
- 官索题春帖:官府索取春联。
- 邻分馈岁盘:邻居们送来过年的菜肴。
- 归期知几日:回家的时间还不清楚。
- 谩检历头看:随便翻翻日历看看日子。
赏析:
《除夕》是唐代诗人崔涂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描绘了除夕之夜家人欢聚、饮酒赏月的热闹场景,表达了诗人对家人团聚的渴望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诗的第一句“坐玩群儿戏,闲供一笑欢”,描绘了除夕之夜家人欢聚的场景。家人们聚在一起玩耍,笑声不断,欢乐的气氛弥漫在空气中。这里的“坐玩”和“闲供”展现了家庭和睦的氛围,而“一笑欢”则表达了家庭成员之间的亲密无间。
第二句“朱丸那却鬼,白酒不禁寒”,进一步描绘了除夕之夜的热闹场景。用朱红色的丸子去驱鬼,寓意着家庭和谐;而白酒则象征着团圆和温暖,让人感受到节日的温馨。这里的“不禁寒”则表达了人们对于节日的热爱和期待。
第三句“官索题春帖,邻分馈岁盘”,描绘了官府索取春联和邻居们送来的年菜的情景。这些细节展示了当时社会的风俗习惯,也反映了人们对新年的期待和喜悦之情。
最后一句“归期知几日,谩检历头看”,表达了诗人对回家时间的不确定感。诗人随意翻翻日历,看看日子,这既是一种无奈的表现,也是一种对未来的期盼。这里的“谩检历头看”既表达了时间的流逝感,也表达了诗人对家的思念之情。
整首诗通过描绘除夕之夜的家庭欢乐场景,表达了诗人对家人团聚的渴望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同时,这首诗也展现了当时的社会风俗和文化特色,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