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起洒杯酒,北风吹泪痕。
岂徒歌楚些,端欲叫天阍。
碧化苌弘血,春归杜宇魂。
千秋一史笔,谁辨逐臣冤。
【注释】:
悼太平公——为悼念一位名叫太平的官员而作。
晨起洒杯酒——早晨起来,举杯向天敬酒,表示哀悼之情。
北风——指寒冷的北风。
泪痕——指泪水的痕迹。
岂徒歌楚些——难道只是唱楚国的曲调吗?
端欲叫天阍——想要呼喊苍天之阍,即呼唤君王。
碧化苌弘血——碧化苌弘的血,指忠臣苌弘被杀害后,其血化为碧玉。苌弘,战国时蜀郡人,曾为周景王司马黄所赏识,封为大夫。他因劝谏周景王不应与郑国交战,遭杀。事见《史记•卷七十一•孝武本纪》。
春归杜宇魂——春天归来,杜宇(杜鹃)的魂魄也回来了。杜宇,即蜀王杜宇,相传是周时的君主。传说他的魂魄化为杜鹃鸟,每年春天飞回故居,悲鸣不已,啼声凄切,所以人们把这种鸟叫声叫做“杜鹃”。
千秋一史笔,谁辨逐臣冤——千秋万代的历史见证,谁能分辨出我的冤屈呢?
赏析:
此诗首二句以“北风吹泪痕”起,言自己清晨起床,对着北风饮酒,眼泪已经流尽了。这里用“北风”象征朝廷的政治黑暗,诗人在寒风凛冽之中饮泣自伤,形象生动地表达了自己的忧愤之情。接着二句写诗人欲呼天阍(皇宫的门),表明自己有直言进谏、为民请命的心愿,但终不能实现,只好以歌楚些来抒发胸中郁结的苦闷和不平。“端欲”二字,表明诗人虽怀忧愤,但决不轻言放弃,仍要争取。
三、四两句说诗人想通过苌弘的故事来打动君王,但苌弘忠而被害的事实已证明君王不会醒悟,因此诗人只有寄希望于君王能听到鹃鸟的啼声,从而有所感悟。这两句既表明了自己的政治理想是美好的,又反映了现实的残酷无情,表现出作者的忧愤心情。
五、六两句说诗人希望君王能像对待碧玉一样看待自己的忠骨,不要让自己含冤而死。碧化是指碧玉变成碧石,喻指忠臣被杀后,其血化为碧石。春归则是春天到来的意思。杜宇,即杜鹃,相传其为蜀王杜宇之子,死后化为杜鹃鸟而闻名。诗人用这两种意象来表现自己愿以死相报的决心和忠诚。
最后两句写诗人在漫长的岁月里,只能以自己的遭遇作为历史的见证,无法为自己所受的冤屈昭雪。“千秋万代”,指时间的漫长;“一史笔”,指历史记载;“谁辨逐臣冤”,即问谁能够了解我的冤屈。这两句既是对现实不满的控诉,也是对自己的安慰,表达了一种悲观的情绪。但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正义必将伸张的信心。全诗情感真挚深沉,语言朴实无华,充分体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